蒙台梭利实用主义:学以致用
0
上个礼拜,我和端妈逛街的时候,她提出要买支口红。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我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端妈将一支口红涂在嘴唇上,问我这个颜色咋样。我说挺好看的,然后接着低头看手机。
没多久过后,她又问,这个颜色呢?
我看了一眼,然后惊呆了。这不跟刚才那个一模一样吗?
但是我马上转念一想,完了,这说不一定是一个考验。答不上来的话,是不是说明我不在乎她?
我到底该怎么回答?这到底是两个颜色,还是压根儿就是同一个颜色?
这是一道送命题啊。
1
我当时在想,要是让我们班的孩子来,他们多半能分清楚这到底是不是同一种颜色。
因为他们做过色板第三盒的工作,能够对同一种颜色下的不同深浅进行区分。
我的一个美国同事,小时候上的就是蒙台梭利幼儿园,据她自己说,因为小时候经常做色板的工作,发展出了一种叫做「Absolute Recall」(绝对记忆)的机制。导致你随便给她一个颜色,比如一个蓝色,她就能凭着记忆,去买到跟那个深浅的蓝色一模一样的蓝衣服回来。
我觉得很神奇,进而联想到,是不是有了这样的技能,装修房子选墙漆的时候,就不用那么惆怅了。
2
我们总是说孩子在儿童之家里工作,在儿童之家里学习,在儿童之家里生活。要知道,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孩子对这里的工作着迷,或者说,工作本身已足够吸引孩子。但除此之外,孩子们并不只是在工作,他们会把自己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各种生活场景当中去。
中国人常说,学以致用。这句话,在儿童之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比如日常生活区。日常生活区的工作本来就是为生活服务的。孩子用衣饰框工作,然后学会了穿衣服。做折布的工作,然后学会了叠被子。至于扫地拖地擦桌子照顾植物什么的,对孩子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关键是孩子们对于这些技能还不满足,他们要把自己的能力发扬光大。
他们学会了洗布,就会尝试着去洗袜子洗衣服。学会了做沙拉,回家后就吵着要学炒菜煎蛋。
他们也会把自己的多种技能结合起来,一个会剪纸、会画画、会写字的孩子,可以轻易地为自己准备一份工作,做出一张卡片来。在特殊的日子里,送给自己想要祝福的那个人。
3
最神奇的运用发生在数学区。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要以为只有你看到数字的时候才叫数学。
孩子榨完果汁,把果汁平均地倒在四个杯子里,分给四个朋友,这是数学(测量以及除法)。
当壶里的果汁全都倒在杯子里面后,壶空了,没有了,这是数学(0的概念)。
果汁被分成四份,每个人拥有其中的一份,这还是数学(分数的概念)。
谈到数学的应用,我们很容易想到应用题。
但是我实在是无法理解,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游泳池有两根水管,一根进水一根出水,进水管2小时能把游泳池注满水,出水管5小时能把游泳池放空。请问,两根水管同时工作,多少小时能注满水?”
如此神奇的场景,恐怕就连游泳池管理员也不会用到吧。
其实蒙台梭利也有应用题,但我始终觉得,应用题只是对实际场景的一种模拟。模拟终归是模拟,真正的应用,还是在生活中。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有一天,班里的点心有芒果,而芒果是大家都很喜欢的水果。
这个六岁多的孩子,正处于蒙台梭利理论中人类发展阶段的第二阶段,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正义感。公平对他来说很重要,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吃一样多的芒果。
于是他把芒果数了一遍,一共是46片。
然后他用46除以我们班的人数21,得出了每个人可以吃两片的结论。
他开始到处跟同学讲,你们每个人可以吃两片芒果。然后自己拿了两片芒果,坐下吃点心。
我能看出来,对于这样的应用成果,他很得意。
4
最酷最酷的一次,我们班有个孩子跟我讲:“我爸爸有一米八高哟。”
我心想,这孩子已经度过了“我爸爸有3米高”“我爸爸有5米高”的「低级趣味」阶段了。他对真实的数量有概念。
哪知他接着取来数棒中1米的那一根,以及80厘米的那一根,把两根数棒拼在一起立起来,对我说:“我爸爸有这么高哦。”
也许是我见得太少,总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孩子这样使用数棒。
没人教他这样使用教具。我作为蒙台梭利老师,我的老师也从来没有教过我这样使用教具。
成人很容易被现有的框架所禁锢住。但孩子不同,他们是探索者,是创造者。
5
我们谈及蒙台梭利的时候,总是在说工作,工作,工作。
但工作到底是什么?
是一件孩子很喜欢做的事情吗?是的。
是一份能让孩子产生专注的活动吗?是的。
是一份能让孩子发展自身能力的活动吗?是的。
……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除了这些,对孩子来说,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那个孩子用数棒拼出父亲的身高的那一刻,我瞬间明白了。
工作是这个世界的缩影,是通往更广阔的真实生活的一把钥匙。
孩子们在教室这个小世界里工作。当他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就已经为外面的那个大世界作好了准备。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