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蒙台梭利幼儿园工作的两个月

网友投稿 2018-08-25 14:17

2012年年底,我在一家以优质的蒙氏教育著称的幼儿园工作过两个月。

园长是一名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她写的书在幼教领域也非常畅销。幼儿园全部是直营,这代表了对教学质量的绝对把控,我当时觉得还不错。

之所以是两个月,是因为我被开除了。

如果有什么词来形容这段职业生涯中唯一被开除的经历,那恐怕要用到这个词——格格blue(格格不入)。

这是后话。

我一向喜欢教育,一个人很小的时候,被家庭、学校和社会施以影响,而后变成如今的模样。有的人快乐,有的人富足,有的人焦虑,有的人悲伤。人确是环境的产物没错,但是环境如土壤,每个人对养分的甄别和吸收在最开始就是不同的,这才是最终人和人不同的根本原因。

幼儿园工作的经历,为我揭开了“幼教”这个行业背后的一部分秘密——彼时幼儿园的收费是4000元每个月每个孩子,一个班20个人, 配4名老师。主班老师的月薪应该是3000左右。这个工资在北京可以说是很低了,况且,还是主班老师的收入,配班老师的工资还要更低。一群生存不保的老师,和一群以高于公立幼儿园收费标准进来的学生,是这家机构所倡导的“爱和自由”的理念,连接着他们。

“理想”能够驱动工作吗?当然可以,但是那得是意志和思想相对成熟的人。幼儿教师普遍年轻,那时隔壁班的一名老师,买了一件九千块钱的羽绒服,把信用卡刷爆了。其它老师呢,也不在话下,幼儿园管饭,穿的好不好看,便成了唯一展示优越感的地方。总之,细枝末节的地方,展示着年轻老师们细小的心思,表面上,大家一团和气,倡导“爱和自由”,暗地里呢,大家都暗搓搓地较劲,争相展现谁好看,谁的男朋友更爱自己,谁更有事业心。关于工作,却没有太多可以精进的。

这都无可厚非,反正不建议年轻人去小公司工作的原因,基本上就是上面这些,意志应该磨炼,不过这种地方可能磨炼不了意志,然而更容易让人随波逐流。这个机构虽然不是小公司,但是毕竟薪酬和竞争机制在这,对个人发展的限制,可以说是很大了。上层的愿景是好的,可教育理念落地的程度一般,只是因为市场还有很多更不如他们的,才有诸多条件还不错的家长为孩子选择相对高质量的教育。

我试用期没过,被捋下来了,如果当初没被捋,恐怕现在也是月薪3000元的主班老师了。说不定混好了,还有去南方总部出差的机会,想来十分可惜。

我被捋下来之后,还是贼心不死地做过一段时间教育,我很喜欢小朋友,小朋友也很喜欢我。那段陪伴孩子的时光里,我带他们做过蛋糕,做过手工,讲过故事,我也因为着急批评过他们,也带他们外出的时候,很操心很操心过。无论怎样,那都是一段挺幸福挺安心的时光。

我时长想起自己的五岁,那时候我喜欢画长颈鹿,现在大家管它们叫墙井怒了。那时候我有好多好多手工书,都是妈妈给我买的,妈妈会缝好看的衣服和背包,还会用毛线做漂亮的绒球,你说陪伴是什么?陪伴不就是幸福吗?

我对小孩子,大抵就是这种老母亲般的情怀。

后来因为生活所迫,我还是去大公司上班了。陪伴带来的幸福感,抵抗不了通货膨胀,也抵抗不了因时间而来的,呼之欲出的家庭责任感。虽然是因为生活所迫,但这并非一个悲伤的故事,相反,从前的局限与如今的压力,反倒是后者带给我更新鲜的东西——原来真的有人在希腊投资房产,原来真的有人靠自己的双手年纪轻轻就年薪百万,原来真的有人幸福地在全世界旅游,还能交到很好很好的朋友。这样的故事,在我从小的环境和价值观中,即便存在,也是不被允许的。

好在,那段不被任何人看好的,自己却执于努力的地方,真的留给了我很美好很美好的东西。

机构有一名讲师,她站在台上演讲的时候,娓娓道来,笑意盎然,她说出的每个字,都像音符一样美满。她穿了一身很有禅意的衣服,讲她的家庭,讲如何做教育,那一期培训,她的课程叫——《倾听》。

如今,我再和利男姐(心理医生)讲起这个故事,还是觉得那个人是我迄今见过的,最温暖也最纯净的人。是的,善良常因不被接纳而变得迟钝,而纯净却因有智慧和勇敢的加持,往往走得更远。所以纯净,弥足珍贵。利男姐说,那些人吸引你,是因为你的身上也有那些特质。

你说,成全是什么?一粥一饭的对于身体的供养,当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或许是落魄时被人成全了尊严,平庸时被人成全了梦想,茫然时被人成全了希望。而更更重要的是,那个能够施予成全和接纳成全的人,都是你自己。

愿喜乐。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