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示范」带给我们的几个启示
文 / 端爸
传统的教育方式认为孩子需要被教授。在这样的体系下,教授的内容通常由教材和教师来决定。
蒙台梭利的伟大之处,在于她敢于否定传统观念,并开创了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个时代,人们的观念还远不及今天这样开化。这样的举动,更尤为可贵。
在她看来,孩子需要的不是填鸭式的学习,而是自主的探索和工作。而作为成人,我们也不需要「教授」孩子怎样去学习,我们只需要给孩子「示范」怎样去工作。
蒙台梭利的「示范」,说白了,就是「教孩子做事情」。只不过,相比「教」这个字,「示范」一词传递的是更积极的态度。
「工作」是蒙台梭利的核心理念之一。如果说孩子们是通过「工作」来探索这个世界的话,那么成人的「工作示范」则是为他们的探索活动提供了一把钥匙。
此外,「工作示范」并不仅仅关乎到「工作」,更关系到我们对孩子的态度。而「工作示范」这一概念,对我们的生活是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的:
一、有些事情,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给孩子示范怎样做一件事情便是如此。打开瓶子的瓶盖,这件事情够简单了吧?但对于一岁多的孩子来说,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地简单。
一个大人打开瓶盖,根本不会去想这件事情还可以分成若干步骤。但给孩子示范,则要将每个步骤、每个动作都分解开来。此外,我们还要减慢自己的速度,好让孩子能够看得清楚(而我们成人是多么不屑于将自己慢下来,等一等孩子啊)。
所以,要想给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再简单的事情,我们也要先自己做一遍,甚至是练习上很多遍。这样,我们才能从孩子的高度去看待这件事情。
二、「做」往往比「说」强
示范的原则之一是,能用动作展示出来的,就不用语言。能少说一句话,就绝不多说一句。
这背后的机制很简单,人是视觉动物。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听到的,记住看到的。如果你给孩子示范一件事情的时候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那他也会很困惑:你到底是要让我听呢,还是要我看呢?
生活当中也是如此,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力。与其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唠叨孩子:“你怎么这么没有收拾啊?快去把玩具收起来!你听到了没有啊?”还不如动起手来,和孩子一起收拾。让他感受到你的行动力。
三、大人要管住自己的嘴和手
做比说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比如当孩子在学着扣扣子的时候,你觉得你明明已经示范过好多次了,可他还是不会。
你很着急,想上手帮他,想张嘴指点他几句。
适当的帮助是有必要的。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多家长往往会过早地介入帮助。而这过早的帮助,兴许就让孩子错过了一个独立完成的机会。
如果我们能管住自己嘴和手,多等一等,往后退一退,孩子也许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四、孩子超乎你的想象
示范的另一个原则是,成人先示范,孩子再自己做。这个原则的原理,是我们假定孩子不知道怎样做这件事情。
但原则是死的,孩子是活生生的。如果我们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告诉孩子:“你不能做这个,因为我还没教你呢。”那我们就违背了自己的初衷。那我们还谈什么“帮助孩子去探索这个世界”呢?
很多时候,你没教过孩子的事情,不代表他不会。也许他从同伴那里学到过这件事情,也有可能他本来就天赋异禀。
你不会做的事情,你的孩子会做,这没什么好丢人的。他比你更优秀,你就偷着乐吧。
五、允许他跟你不同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成人的示范是经过无数次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具有一致性。作为老师,我们要求自己的示范必须是那样的。
但这只是为了帮助孩子去理解这个工作。我们并不会,也不应该要求孩子跟我们做得一样。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人类,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控制欲,在独立能力尚未完全形成的孩子身上,我们这种糟糕的品质体现得更加明显。
你要听我的话,你要按照我教你的方式做事。很多家长都是在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
但就像我在本文开头中提到的那样,孩子一直都在探索这个世界,而大人,应该是一把钥匙,帮他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我们只是一把钥匙。孩子开了门,任凭门后的世界多么精彩或艰苦,就让他自己去探索和经历吧。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