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具背后的秘密

网友投稿 2018-07-20 10:38

编者按:蒙台梭利教育因为环境的精心设置,教具的科学设计,以及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让孩子成为最终的受益者。那蒙台梭利的教具到底跟玩具有多少不同,有什么魅力让孩子每天能长时间地专注于工作?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3EC-0.jpg文/庄金龙

--BEGIN-- 

经常有家长会问我,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能专注地工作,在家里就上蹿下跳。其实出现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因为孩子在家里缺乏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家长没有提供给孩子足够有意义的工作材料供孩子来操作。正如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所言,“我们的教具使自主教育成为可能,而且允许进行系统的感觉训练,这种训练不是依靠教师的能力,而是依靠教具系统”。蒙台梭利教具不是供老师授课使用的工具,而是提供给幼儿做“成长工作”时所使用的“材料”,它们并不是辅助老师上课的物品,而是让幼儿进行自主教育、自我探索的媒介。今天给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中给孩子们自制的一些教具。

日常生活区自制教具

“日常生活教育”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进行的教育活动,但是日常生活教育的内容,往往会受到国家或地区的地理条件、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的影响,因这些客观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原则上,日常生活中一切适合孩子的都可以作为一份工作。日常生活更讲究真实性,所以我们尽量提供给孩子的是真实的物品。木工是中国的传统工种,非常具有民族性,所以在设计日常教具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到本土化的问题。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46207-1.jpg

钉钉子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441P-2.jpg

锯木头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42X6-3.jpg

刨木头

感官区自制和延伸教具

蒙台梭利感觉教育将视听触味嗅等各种感觉进行分离,以纯粹的感官刺激训练幼儿的感官。这样做更加有利于强化幼儿的感官体验,同时又能促进幼儿专注力、秩序性及数学品质的养成。

1、五颜六色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42B7-4.jpg

这是色板三的延伸,本套教具分为由简到难四个级别,遵循了由简到难的原则,而且本套教具不仅需要孩子对颜色进行区分,还要通过形状以及不同罗列顺序组合出想要的颜色和图形,对于孩子的空间感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

2、弹珠积木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44527-5.jpg

这个工作对于孩子来说有无穷无尽的构建方法,非常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于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空间感和专注力的形成都非常有帮助,这在我们教室是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的教具之一。

3、榫卯结构房屋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451Y-6.jpg

这个是受中国传统榫卯结构房屋的启发,也是教具本土化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孩子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了解基本的榫卯结构及一些简单的力学知识。

数学区自制教具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她认为,面对“数学”这种抽象概念的知识,让孩子觉得容易学习的唯一方法就是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点,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先了解实物的多与少、大与小,然后再自然而然的联想出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关系,即把抽象具体化。

1、连续写数字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421a-7.jpg

蒙台梭利工作从来不讲究花里胡哨,讲究的是可操作性,可持续性,这个连续写数字的工作充分显示了孩子高强度的专注力,当然这个工作是在千珠链后面的延伸工作,孩子只有在熟练了千珠链后才会做这个工作。刚设计这份工作的时候我们班的三个男生竟然达到了痴迷的状态,每天风雨无阻,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做这份工作,竟然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000的书写,而且写到1000后,孩子并没有停下书写的脚步,后面又陆续写到了2000以上,这份坚持,这份执着真的非常让人动容。

2、骰子比大小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52T2-8.jpg

这是一个比较大小的工作,而且可以做很多延伸,可以增加骰子,让小朋友进行加法之后的比大小。

3、扑克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513T-9.jpg

扑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而且也非常适合进入到我们的蒙台梭利教室,首先我们按花色进行分类,作为感官区的教具,同时也可以作为数学区的按大小排序,玩丁钩钓鱼的游戏和21点等游戏。

科学区自制教具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幼儿4~6岁是文化敏感期,这时孩子对科学文化知识相当的敏感而且兴趣浓厚,所以很容易接受这些知识,但我们不要求儿童吸纳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让儿童通过对蒙台梭利科学教具的操作,来启发孩子们的探索、实验精神,引发他们对世界的热爱,对知识的热爱,学会用科学的头脑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导体和绝缘体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54028-10.jpg

通过孩子的亲身体验了解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让孩子愿意去不断探索,我们班刚来的一个三岁多的小姑娘,在带她做了一遍之后就能清楚的分辨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了。

2、空气炮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5O29-11.jpg

空气炮让孩子在玩中了解与空气压缩相关的物理知识,感受探索的乐趣。这是让孩子点燃蜡烛后,然后用空气炮灭掉蜡烛,当然我们首先要给孩子正确地示范如何点蜡烛,注意用火安全,后期我们改用了纸杯,可以让孩子把纸杯先搭建起来,然后用空气炮来吹,孩子们也非常的喜欢。

3、毛细现象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5H24-12.jpg

让孩子了解毛细现象,水可以从低处流到高处,并作为色板的延伸,让孩子对红黄蓝三原色相互交融之后的颜色进行感知。

4、易拉罐杂技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53350-13.jpg

让孩子了解重心和稳定性的关系。

5、土电话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22/103S63342-14.jpg

让孩子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蒙台梭利教具制作背后的秘密

1、孤立性原则。

主要是依据儿童在其成长敏感期内的认知特征,即: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因此,每一件教具只包含事物的某一属性特质,而固定其他属性,把儿童将要探索的难点或错误孤立起来。也就是说,儿童从一件教具之中发现及理解的问题或错误必须只限于一种。这种孤立简化了儿童的工作,又能够让儿童更容易地领会问题的重点,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概念上。例如在做布盒工作时,我们要把触觉孤立出来,要进行蒙眼操作,隔绝视觉影响。

2、简单到复杂且具有连续性的原则。

蒙台梭利博士通过对人类的观察和研究得知,人类的学习过程都遵从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所以在设计教具时遵循这个规律是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并间接培养其“内在纪律”。

3、错误控制原则。

蒙台梭利教具是为儿童的自主教育而设计的,所以对错误的控制寄托于教具本身的设计,而不在于老师。错误控制是一种最高程度的智力活动,它将引导儿童正确地使用教具,并能让儿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儿童通过教具自身的错误控制与教具形成了联结和对话,让孩子的自主教育成为可能。

4、教具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尺寸。

蒙台梭利教育的其中一大贡献就是让我们开始关注儿童,尊重儿童,开始考虑儿童的需要,这在蒙台梭利博士那个时代是革命性的。所以在选择教具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尺寸和重量。

5、每件蒙台梭利教具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蒙台梭利教具以朴实、干净的原木色为主,因为它具有教育意义,所以通常用单色调,凸显真正的教育目标,而不是像有些玩具一样通过花里胡哨的造型和颜色,只是暂时性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设计和选择教具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附:答疑Q&A 

Q:孩子三岁半,处于数学敏感期,蒙氏的红蓝棒怎么玩才能更好地引导她度过敏感期?

庄金龙:首先,我们数学区分为0-10、十进制系统、连续数数、记忆数学、抽象数学五个版块。红蓝数棒只是0-10系统中的第一个工作而已,也是我们整个数学系统的第一个工作,它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数数棒学习1到10的名称及顺序,还有就是单独地表现每一个量,使得孩子获得对量的概念,再就是对我们的数学提供一个基础。所以,在教室里面,我们会通过观察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系统地去做蒙台梭利数学区的工作。单纯的一个红蓝数棒的工作是很难满足孩子数学的需要的。

Q: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怎么破?

庄金龙: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把手机摔破呗,开个玩笑。

首先是家长要言传身教,不能一面告诉孩子不要玩手机,玩手机有各种各样的坏处,一面呢,又在孩子面前天天捧着手机玩。你自己都玩儿,孩子当然要跟着你学了。所以,言传身教是重点。

再就是要为孩子准备一些有意义的材料,供孩子来操作。孩子有东西做了,当然对手机的依恋程度就会低了。

最后,就是多跟孩子进行互动,玩一些游戏,孩子玩起来了,也就甩掉手机了。

--END--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