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atch深度学习第四课 自定义积木

网友投稿 2019-11-23 14:04

一、函数的概念

在以往的课程中,我们接触过一种叫“我的变量”积木的积木。这种积木是描述一种Scratch中没有自带需要用户自己去定义的量,这种量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总是发生变化。若以Scratch自带的积木去描述,角色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都属于“变量”的范畴。那么,“函数”就是一种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首先,函数描述的变量固定是两个,不会有一个或者多个。我们将主动发生变化,或者因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而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所以,函数就是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假设自变量是A,因变量是B,函数可以看做是一个盒子F,当A放入盒子F中,记作F(A),然后盒子会输出B,A作为自变量会随着用户的需求进行变化,不同的A代入F后,输出不同的B,这一个过程记作F(A)=B,即函数的表达式。当然,自变量的数量可以不止一个,换句话说,放入盒子的东西可以不仅只有A,可以有A1,A2,A3等等。但是输出只有一个B。所以,完成的函数表达式可以记作:F(A1,A2,A3…,AN)=B。

二、自定义积木的使用

自定义积木就是在Scratch中进行函数表达的工具。如需使用自定义积木,可以点击创建自定义积木,会出现图1-1的所示的引导界面。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25/14044V043-0.jpg

图1-1创建积木引导

可以看出,输入积木的自变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常规的数字或文本,另一宗是输入布尔值,即支持进行条件的判断。另外,自建积木也可以添加文本标签进行积木说明。以自变量为数字或文本为例,点击创建,会得到图1-2的积木。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25/14044RO8-1.jpg

图1-2自定义积木创建

左边是积木池,可以看到已经创建了一个自定义积木。右边代码区,已经对自定义积木进行定义,而自变量可以从积木中拖出,进行使用。
三、 自定义积木使用demo
   缪拉老师用自定义积木做一个实验例子,积木搭建如图1-3所示。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25/14044960Y-2.jpg

图1-3 自定义积木demo

此demo分为两段,前一段是对自定义积木的定义,这个积木完成两个自变量的大小比较,分别输入自变量X和自变量Y,若X大于Y,则输出X大,若Y大于X,则输出Y大,若X和Y相等,则输出一样大。后一段积木是使用这块自定义积木,首先让角色询问X,用户主动输入X,然后让角色询问Y,用户主动输入Y,最后调用自定义积木,完成X和Y的比较。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函数的简单定义,事实上,在数学中“函数”的概念远比今天的课程复杂抽象,这里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Scratch中的自定义积木作了简化,方便大家理解。同时,在理解了“函数”的基础上,掌握自定义积木的使用。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