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父母一定要懂的5个关键点
专注力,指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将意识集中的心理过程。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类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幼儿阶段培养了聚精会神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梁漱溟先生说,“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的投入。”
成就一件事,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高度专注。学习这件事,更是如此。
正所谓凡取得重大成就者,几乎都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扛得了干扰”的。那么如何认识专注力?育新苗心理老师,为各位家长解锁专注力的5个关键点。
一、专注力不好的6大表现
有人说“我家宝宝专注力很强,看动画片能看两三个小时”
有人说“我家宝宝年龄还小,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专注力没问题”
……
怎么来判断孩子专注力好不好?
对孩子来说,专注力是指他们能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幼儿的专注力,是指对某一具体事物,如在集体活动中看绘本、玩玩具、做游戏能有10到20分钟持续关注专心,不走神、不打岔、不走动……达不到的话,专注力就需要加强。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是孩子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我们希望孩子“学的认真、玩的痛快”,但是现实孩子却是这样子的:
1.稳定性差,持续性差:
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常有始无终。上课坐不住、东张西望、前顾后盼、爱做小动作,老师一见就头疼;回家写作业磨磨蹭蹭,凳子上好像长了钉子,屁股就是暖不热。做作业拖拖拉拉,你在旁边火冒三丈,TA好像事不关己。
2爱开小差,学习困难:
上课不专心听讲,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健忘、厌学,作业、考试中经常因马虎大意而出错。
3.粗心,注意广度性差:
眼皮底下的东西找不着、做作业粗心大意、经常漏题,漏看小数点,阅读速度慢、重复多,细节辨认能力差,长大后做事说话行为总是“没眼色劲儿”
4.情绪波动,冲动任性:
情绪不稳定,易变化,波动无常,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烦躁不安;也常常不假思索就得出结论,行为不顾忌后果,缺乏稳定性。
5.活动频繁、无法专心:
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手脚不停或不断插嘴、干扰大人的活动,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不听劝阻。
6.转移、分配能力差:
对外界的刺激反映迟钝,上课时一个问题没懂,就死盯着这个问题,不再关注老师讲的其他内容;同时,上课半天了,还在想着下课的事情,或者还沉浸在上一节课的问题中。总之,注意力的分配或转移不灵活。
二、专注力不好,背后的真正原因是?
从环境方面来说,强刺激、多诱惑、被打扰,是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三个主要原因。
强刺激,比如看动画片、玩手机游戏等,都属于强刺激。在刺激新奇的画面互动中、在高度的重复紧张中镜像神经元受影响,形成了反射效应。尤其诸如《奥特曼》此类的动作片,易形成好动方面的行为问题,有时伴有攻击性行为。
多诱惑,比如一次买多个玩具、一次有好多书籍等,都会让孩子心有旁骛,脑海里惦记其他的事情而不好专心于当下。
被打扰,比如孩子在玩游戏或写作业时,“孩子,先喝点水吧,吃点水果吧……”等都会打断孩子的聚精会神,从而让孩子内心发急。
同时,孩子的年龄、兴趣与动机、生理状态与个性气质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专注力。6-8岁的孩子如果在视觉、听觉和感知觉等能力方面不足,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专注力与记忆力。此外,事情的难度与枯燥度,孩子的能力与意愿,成就动机是父母的安排还是孩子自己的目标等等,都要纳入考察范围。
除了以上在认知行为层面上去考察孩子的注意力,还有一种注意力不集中反映了孩子深刻的心理不稳定状态,要特别引起家长重视。
有一个7岁半的女孩,从3岁上幼儿园起,家里的变动特别多,先是爷爷住院,妈妈去照顾爷爷,把姥姥请来接送她,后来爷爷去世了,妈妈把奶奶接来同住。接着奶奶因照顾大伯家孩子就回去了,姥姥又来看她,最后姥姥生病,姨妈来看她。这些变故发生后,父母为了避免她担心,尽量不当着她讨论。
只有当大人讨论完了,解决办法出台了,才告诉她家里将要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个孩子是很聪明的孩子,她一直问父母为什么、出什么事了,但父母一来忙,二来认为跟她说不清,就都只告诉她没事,就这么安排的。
孩子只好自己不断地猜想,只要一听父母单独说话,她就一定会跑过去问怎么了。处于这种状态下,女孩怎么可能安心专注做自己的事呢?
影响孩子专注力,背后的情绪因素可能来源于:父母经常性吵架,闹离婚;家里老人同住,经常有摩擦;家里有保姆、司机等成员,组成太复杂,而且经常更换等。有的孩子对外界的变化非常敏感,潜意识中会联想到自身的处境,进而引发不安与焦虑。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情绪上、精神上惶恐不安,注意力总是指向外界和他人,那么一定要找到原因,安抚孩子的内在世界。让孩子建立起“我是安全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被保护”这样的感觉和信念,让孩子充分信任家长。
这一点,往往是大部分孩子专注力不好背后的真正原因,即由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因受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外界影响,导致的个体无意识冲突无法化解,表现为各种情绪问题。解决注意力不集中背后深层的心理需求,并进行专业的情绪疏导,这正是专注力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通常在目前的教育市场上,专注力训练往往忽视这一点。
针对心理层面,需要由受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沙盘治疗师等专业人员,通过沙盘游戏、艺术治疗、催眠、团体活动等形式,来化解孩子的无意识冲突,疏导孩子内在情绪,从而增强内在其内在力量。
三、该怎么培养孩子专注力?
训练孩子专注力的5个要点
耐心专注的好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能力、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意识性,通俗地说,就是下面的5个“点”。
要点1:提高注意的稳定性,让孩子做事久一点
这是指注意的稳定性,即同一对象所能坚持的注意时间,时间持续越长,注意力的稳定性越强。
首先,在孩子游戏时,不要随便打扰。如果孩子正在专心地玩游戏,这个时候正是他们自主发展耐心和养成专注习惯的过程,家长不要轻易打扰他们。例如孩子在户外玩土很专注,大人们的职责只是保证孩子必要的健康和安全即可,而过程中不要有太多的干涉或者询问,除非你是在陪孩子一起做互动游戏。
其次,每次让孩子专注做事的时间延长一点。如给孩子讲故事或孩子自己画画时,看TA的注意力能集中几分钟,下次讲故事延长一两分钟,也可以用小奖励来鼓励他们每次多坚持一些时间。
要点2:提高注意的广度,专注的范围宽一点
这是指注意的广度,是在同一时间里所能把握的一定范围内的数量。数量越多,孩子注意的范围越宽大,如果孩子的注意范围狭窄,就只能注意某一事物,不能再注意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
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训练。在孩子的桌子上摆放5件玩具和生活用品,例如书、本子、笔、杯子、手机,让孩子边看边说桌子上有什么物品,然后让TA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看见了多少件物品,此后可以逐渐增加物品数量。经常玩这样的游戏可以拓展孩子的注意范围。也可以通过“找不同”游戏,让孩子找出两张图片有哪些不同,这对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是良好的训练。
要点3:提高专注转移的灵活度
孩子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固然是可贵的,但是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一件接着一件地完成,这就需要孩子的注意力能灵活地转移。
可以通过布置系列任务的方法。平时生活中,注意用好表达顺序的关键词,指导孩子陆续完成几个简单的任务。例如回到家的时候,妈妈提醒孩子:“先脱运动鞋换上拖鞋,再把运动鞋放在鞋架上。”外出时,提醒孩子先带什么再带什么,训练孩子有序而灵活地掌握做事的次序。
关键4:提高注意的选择性,增强专注的兴趣
注意的选择性,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集中注意力,较少受外界干扰。每个人都有自己注意力集中的兴奋点,孩子也不例外,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兴奋点在哪里。
常用方法为“扬长促短”;即以孩子的“优势”带动和促进“劣势”。比如,孩子上课和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扰,但非常喜欢看书或报刊,能看一下午不动窝。那么,就可以把孩子喜欢阅读作为手中的“筹码”,如果他在家好好写作业,就在阅读上给予奖励;如果写作业三心二意,就限制读书时间。当然,父母要把握好运用“筹码”的分寸和策略,不要挫伤了孩子读书的积极性。
关键5:提高注意的意识的意志
注意的意识性,分为有意性与无意性。有意注意是有目的、需要努力而达到的注意,无意注意是不需要努力和意志而轻松产生的注意,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这启发父母不宜总是对孩子提太高的要求,还要培养孩子的努力与意志。
孩子玩具数量要适中;玩具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孩子眼前的玩具过多,TA的视觉容易造成混乱,不便于TA确认自己喜欢的目标,降低了TA的有意注意水平。父母不能光买玩具,还要学会放置玩具。父母可以把玩具适当分类,有些玩具暂时收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藏”了一段时间的玩具再拿出来也有新鲜感了。
四、给父母的锦囊
在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方面,可以:
改善家庭环境及教育、陪伴方式;
加强孩子运动;
多进行看书或益智游戏;
多听轻音乐和古典音乐
借助专业教育机构或医生辅助
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多参加咱们育新苗的家长主题沙龙。了解《孩子发脾气,家长应该怎么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等亲子教育沟通方式。家长有需要,可向育新苗专注力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二、有技巧地多陪孩子。可以陪着细读一篇绘本,你读让Ta闭眼听、再让Ta讲你做听众,从互动中找到成就感。可以陪着慢跑,快跑是孩子的顽皮,慢跑是耐性的开始。还可以陪着轻说,与孩子的对话,每次都得多启发.
三、直接带孩子来育新苗教育,参加专注力测试,制定专注力+沙盘训练方案。专注力训练非常必要。在专注力训练的课堂里,如果用科学和专业的方法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品质,包括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和转移;还会训练孩子的视觉、听觉集中,视觉、听觉分辨,视觉、听觉广度等。孩子专注力好了,上课效率高了,还需要补课吗?孩子能够独立专注地做作业,家长是不是也就解放了?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做事,将来工作也会很出色,因为认真是最强大的力量。
五、心理老师给家人的一些建议
心理老师对奶奶姥姥说:能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们知道您对孩子的爱常常不亚于父母,您疼爱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怕他们磕着碰着。只是有时候要学会适当放手,适当放手孩子才能培养出有用的孩子。请您放心,孩子有自己的适应和保护能力。咱辛苦一辈子了,陪孩子时,给宝贝放手、给自己放心,减少些对孩子的“关注”,自己也更轻松些。
心理老师对阿姨保姆说:教育孩子是爸妈的职责,不能让她们假手于人。如果您因为职责原因不得不带孩子,就请让Ta多跟同龄的小伙伴玩。少让孩子看动画片,尽管这样很省心、Ta也喜欢。不要什么事情都惯着Ta,学会尊重与平等地对话。
心理老师对爸爸妈妈说:孩子是自己未来的幸福,事业再大、孩子教育不成功也白搭!妈妈是孩子的陪伴者,爸爸是孩子的引领者,“问题儿童”背后,几乎都是妈妈的抑郁焦虑、爸爸缺位或教养方式失当造成的。父母,也要愿意、懂得自我成长。此外,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更客观,有问题时千万别好面子,爱孩子首先得彼此和谐、恩爱!
最后,心理老师对孩子所有家长说:家人彼此尊重相爱,永远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