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时间长短
经常听到父母们抱怨孩子坐不住,看书也看不进去,经常走神,不集中,专注力不好,希望能让孩子的专注力有所改善。让孩子能多坐一会,多看会书,多写点作业。还有的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专注力非常好,一看动画片半个小时都不动,有时候能坚持一个小时。
在与很多父母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时间长短”成为评判专注力好坏的唯一标准。专注力好的就是能长时间坐在那看电视、看书、写作业。其实用时间来评判专注力的好坏是对专注力理解的最大误区。
首先我们来科普一下什么是“专注力”。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是指一个人主动、专心于某一事项或者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专注力是智力发展的最进本要素之一,没有良好的专注力就没有后期的良好智力发展。专注力越集中,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反之专注力涣散或者无法集中,信息就无法进入大脑。所以我们说“天才,首先是专注力”。
这里的“专心”是指费神、费脑、思考的意义。所以那些看动画片时间很长的孩子并不是专注力好。因为,第一,看动画片是被动接受图像;第二,内容是不需要动脑的,都是已经设计好的。如果父母对这里还有疑问可以试试同样是视频,你把动画片换成教学的内容,看孩子还能坚持几分钟?同样是童话,你把电视换成书,看看孩子还能坚持几分钟?
既然时间不是评判专注力好坏的唯一标准,那该如何评判呢?接下来告诉大家评判专注力的四个标准。
1、稳定性。通俗的讲就是大家关注的时间长短,这是一个基础的外在表象,也是最容易看到的。
2、广度。孩子专注某一事项时,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清楚的观察和认知数量。例如:孩子看了20分钟读物。之后能够很清楚的告诉你读了多少页,书中有多少人物,有多少场景等。如果孩子说不出来那这20分钟是怎么读的呢?发呆了20分钟吗?
3、分配性。孩子专注某一事项时,能够进行多种活动,且是相互有关联的活动,并且能够进行时间上的合理分配。例如:孩子正在看书,遇到精彩的句子能够抄下来,或者在你问到的时候,孩子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章节页数;孩子在作业是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能够做好标记,最后又能够快速找到。我们说这是孩子具有良好的专注力。如果孩子作业、看书的同时又在听音乐,虽然同时进行了两个事项,但两者间不具备关联性,同样不属于专注力。
分配性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一心二用,但不能一心都多用。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同一环境下同时关注更多种活动。
4、转移性。孩子能够从正在专注的某一事项上,主动的、有目的性的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事项上。例如:孩子正在专注于读童话故事。写作业的时候到了,孩子能够主动的放下故事书,开始进行数学作业。我们说这是孩子具有好的专注力。如果孩子坐在数学作业面前,迟迟不能动笔,还沉浸在故事书中,孩子虽然坐在那,也不具备良好的专注力。
以上四个标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逐渐养成的习惯,是按顺序发生的。
最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还需要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专注力指标,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
0-3岁的孩子是不具备专注力时间的,你也不要期望他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3-4岁:3-10分钟
5-6岁:10-15分钟
7-10岁:15-20分钟
10-12岁:25-30分钟
12岁以上:不低于30分钟
如果让一个6岁的孩子在那专注于某一事项不低于20分钟,很显然他是做不到的,也不符合心理成长规律,相反会对专注力造成不良的后果。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设置也是基于这个时间设置的。所以老师会集中在孩子专注力好的时段把重要的内容讲完,剩余的时间用来进行互动、练习以及课堂作业,用以巩固核心内容的掌握。
时间长短不是评判孩子专注力好坏的唯一标准,如果您的孩子有下列表现,同样说明他有专注力问题:
第一类: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第二类: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想入非非、走神;
第三类:做事粗心、马虎、差错率高、做事效率低、拖沓、磨蹭;
第四类:一心多用、有始无终、做事质量低;
第五类:严重的专注力失调成为“感觉统合失调症”,需要到医院看心理医生,甚至需要药物干预治疗。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