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例谈初中Scratch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策略

网友投稿 2019-12-02 12:20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204/1220023957-0.jpg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204/122003K38-1.jpg

Scratch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开发的一款面向青少年儿童的图形化简易编程软件。笔者认为Scratch编程非常适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尝试使用“支架式教学法”开展Scratch课程教学,以一个个小游戏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各种“支架”中主动地掌握程序设计的内容和思维方式。笔者结合Scratch教学内容,针对性地使用“支架式教学法”,围绕范例、任务、工具和评价方式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204/1220033V9-2.jpg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和训练项目”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为学习者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目的是实现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它是一种基于构建主义理论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支架式教学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在Scratch教学活动中,教师搭建“支架式”框架,将大问题分解成无数小问题,在问题由小到大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够沿着“支架”逐步攀升,通过勤于动脑思考,最终达成学习目标,形成知识内化。

Scratch支架式教学策略

1.以范例为支架,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围绕课堂知识点,设计范例。范例分层次体现知识点,主题统一,形成支架体系。范例任务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学生作业的格局。它包含的知识点既要符合学生实际智力能力,又能启发学生思考及激发学生潜在智力。悟皆由思,设计的范例要能够促使学生思考。学生观察范例,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和任务驱动形式提高学生悟性。

例如,《板子接球》可以设计几个层次。①引入范例可以设计成白底背景、一个板子、一个小球。球落,鼠标在水平位置移动接球,当接住球时球反弹,当没接住球时球落地,游戏结束。②更换背景、角色,《板子接球》引申为《猴子接香蕉》游戏。③增加“接”的数量和难度。④增加得分变量,计分。⑤游戏开始有规则介绍,结束有“结束语”。教师根据范例,提出问题和目标,让学生明确任务方向和学习目标。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204/1220032221-3.jpg

除了引导式提问和层层深入的范例设计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确任务目标,还需要让学生能够把范例对应到相应知识点,能够清晰明确地知道当堂课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按照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逻辑课题。根据这一智力发展特征分析,教师将范例对应为知识点,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范例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可以设计为如下表所示的形式。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204/1220044500-4.jpg

2.以任务为支架,化繁为简,分解目标

Scratch简单易上手,它将编程思维的内容和形式做了一个很好的划分,学生无需掌握复杂的语法细节,只需一心扑在程序思维上。教师可以围绕每次学习的主题,细化教学任务,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例如,在“熟悉Scratch界面”章节中,程序代码有八大模块,如何让学生熟悉常用模块?学生可以从“小猫行走”这个例子展开,小猫走路—小猫说HELLO—小猫不停走路—小猫走路更换动作—小猫走路发出声音,这几个例子做下来,学生就熟悉了“控制”“事件”“声音”“外观”模块。将主题分解为6个小问题,设计为6个小任务,学生在分别制作的成果中,感受Scratch各大模块功能,熟悉其语句使用方法及特点。通过这种由繁化简的分解,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了Scratch的编程方法。

3.以工具为支架,引导自学,独立探索

工具支架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软件、环境、网络等多种信息资源。教师可以使用录屏大师、Camtasia Studio、PowerPoint、网络资源等来辅助教学,适当地减少教师指导有利于学生自学。例如,在Scratch“过程”章节中,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过程”,“过程”的意义,尤其是有参数的“过程”对于他们而言更难。

如果仅凭教师讲授可能无法让学生当场消化,建议用Camtasia Studio制作一个微课讲授它的两种分析方式:自顶向下分析和自底向上分析。前者将大程序模块化,使其拥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后者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建构完整的程序。好的微课短小精悍、形象生动,教师利用教学工具搭建学生自学的梯子,学生通过探索提高认知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以评价为支架,及时反馈,反思提升

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学习评价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而且能让教师得到及时反馈。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提升自我。学习评价可分为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①个人评价,以个人为单位。可以制作自评表,将知识点细化,学生通过填写量化自己掌握情况,自查找到不足。②小组评价,4人一小组,以组长为核心。学生互评作品,从学生视角衡量一个作品是否完成得比较好,激发学习动力。③教师评价,即教师总结性评价。可以用多种形式,如打分制、等级制等。可以有多种评价角度,如知识点完成情况、作品外观等。

结束语

在Scratch教学中,教师采用支架式教学可尝试以下教学策略:设置范例支架,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设置任务支架,将任务分层,化繁为简;设置工具支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环境;设置评价支架,以教师指导、小组学习、个人学习为形式,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搭建平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支架”支撑下,学生能够朝着学习目标,由低到高,由简至难,逐步达成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合理搭建支架,精心设计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发展深度思维。诚如阿基米德所说,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实施支架式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搭建这个支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8期 作者 毛琳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初级中学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