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俱乐部课程体验随想
2019-09-15 12:31
编者按:一一得二,奥兹大家庭成员,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三岁半,一个一岁。虽然目前孩子的年龄还不能参加到俱乐部的活动,但是妈妈的热情已经点燃,作为俱乐部教研团队成员之一,为俱乐部的成长提供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我们也很高兴能有这样的伙伴一路同行。这次作为观察员全程跟随了一次俱乐部活动,结合教研工作为我们带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深深表示感谢,同时我们也鼓励并希望更多的朋友来观察并讲述自己的感受。再次表示感谢。
作为一个比起让孩子学,希望自己可以玩的更嗨、学的更好的家长来讲,收到俱乐部邀请可以跟着上一节课的时候,我是无比兴奋!尤其是在参加了一次俱乐部教研团队的会议之后,得知俱乐部的核心成员暑假分别去美国和北京取经,并且引进项目式教学(PBL Workshop)等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后,更是好奇他们将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快来加入我们的圆圈,让它越来越圆... ...”,伴随着熟悉的晨圈歌曲,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歌声中手拉手围在一起,开始了课程,一个词涌上心头——“温暖”!
六个小朋友一人分到一张动物卡片,然后大家开始分别描述自己卡片上的动物的特征,其他小朋友则猜他(她)手中的动物到底是什么。一个人高兴的描述,生怕别人猜出来自己手里的动物,又不得不不断描述出动物的特征,而猜出来的小朋友则笑的前仰后翻,最后揭晓答案的时候,老师还特意把每个动物的英文说了一遍。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的能力,并且对英语的学习也是一种小熏陶哦,更更重要的是小朋友发自内心的笑容不仅滋养了他们,也滋养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大人。
“好了,小朋友们,卡片交给老师,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老师把每个动物的卡片放到一张带洞洞的大卡片后面,只露出它们的牙齿,让小朋友猜这是什么动物?孩子们争先恐后,不一会儿就把六个动物分别猜了出来,尤其是对他们的牙齿特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接下来老师让小朋友自己动手在圆圈里画出他们刚刚观察的两种不同的类型的动物的牙齿,并且一一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动物的牙齿,它的牙齿有什么的特征,他们吃什么样的食物。
“那我们人呢,都吃什么呢”?“既吃肉又吃素”!是的,我们人既吃肉又吃素,是属于那一类型呢?“杂食”!接着老师拿出一个人的牙齿的模型,给小朋友们讲了人的牙齿结构。就这样轻松而愉快把食肉、食草和杂食性动物的分类给大家讲的清楚又明白,并且还成功的应用在我们人类身上。
老师们开始给小朋友们布置任务,两个人一小组,创造一个动物,要求就是:必须露出牙齿,说出它吃什么,并且这个动物能够站稳至少20秒。并且这个创造过程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的。
第一步:每个小组要先画出草图,向大家展示画的什么动物,吃什么,牙齿是什么样的,几条腿... ...然后的大家分别给对方提建议。这里可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每个人的建议必须遵循KSH原则,即建议是友好的,具体的,有帮助的!可以很小,但是要友好,具体,要对对方有帮助。接下来让我看看这个过程的神奇之处吧。
我在旁边不禁感叹孩子们提建议和接受建议的能力!(想想这一点我们成人其实平时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如果我们的孩子是在这样的指引下做事,我相信他们无论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而他(她)一定会是个情商很高,很受欢迎的人哦)。
设计图有了,接下来就是孩子们的动手时间了!原料,以卫生纸的卷芯为主,有纸杯、棉花、胶带等等,废物利用,很环保,很绿色!
我慢慢观察着每一个小组的孩子,他们各自分工,貌似又打又闹,一会儿有分歧,一会儿又相互“妥协”,说实话,我都有点担心,他们的作品最终真的能呈现出来吗?
让我们看看第二组的两个小姑娘的设计图。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