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探索外星生命?八爪鱼STEAM课程助你一臂之力
到底有没有外星生命?
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好奇的问题。无垠宇宙遍布数亿颗星星,也许在某个角落,有和我们一样的生命在繁衍生息。只是我们还不知道。
太空探索是一个宏大又神秘的命题,在探索遥远的外太空领域以前,太阳系本身尚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最近BBC新出的纪录片《行星》,就给我们来了次太阳系八大行星问题大汇总,秉承BBC一贯的精良制作,《行星》一上线豆瓣评分即飙升至9.6。
《行星》对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逐一进行了充满悬念的解读,其中最让人感到有兴趣的,就是被誉为地球的姐妹行星的火星:一颗表面因为覆盖着炙热的沙土而呈现锈红色,寒冷贫瘠的岩石行星。
随着对火星不断的探索,人类在其表面发现了被流水雕蚀而成的地貌,有湖泊与海洋的痕迹。这是否代表火星上存在生命?谁也不敢妄下定论,这需要更加接近火星的探测行动才可以解答。
于是人类将新一代太空探测器送向火星,来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水。
这是史上最大胆的火星任务,遭遇了两次冲击,和著名的“恐怖七分钟”后,“好奇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盖尔撞击坑,开始了孤独漫长的火星探测任务。
分析“好奇号”发回的一系列证据,人类逐渐推导出火星的前世今生。数十亿年前,火星曾是一颗湿润的行星,是一个可以孕育出生命的水世界。
但因为质量太小,而无法保持住大气层,火星上的水大都蒸发,并逃逸到了外太空,只有少量的水得以保存。这导致了火星和地球虽然相似,但完全不同的命运。
通过探测器,我们得以一窥火星曾经的繁荣。人类探索火星的历程,从1960年开始,共实施了43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发送了多个火星探测器,包括“索杰纳号”、“勇气号”、“机遇号”以及“好奇号”。
它们近距离的探访火星,带回许多珍贵的发现,虽然形单影只,却意义非凡。
在八爪鱼STEAM课程的16大主题中,其中之一便是《火星探秘》,课程目标就是制造一台如同“好奇号”那样的火星探测车。
探索现实问题
在《火星探秘》课程中,学生们要面对的是一个具体的现实问题:如何实现火星探测任务?
通过这样一个和现实紧密结合的主题,让学生对课程主题充满兴趣,保持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并具备如科学家一样的思维,去思考火星探测的意义,如何让火星车在火星进行探索,以及探测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比如“好奇号”的探测目标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它的所有任务都是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学生要去思索,他们的火星车要完成什么样的探测任务,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
研究每一个细节
对学生而言,火星和探测器并不算是非常熟悉的概念,对于火星的特征和探测器的功能构造也比较模糊。因此需要在引导下了解火星的基本情况,和探测器的相关知识。
比如火星在太阳系的位置、质量、表面重力等,还有火星表面的物质构成。在火星的地表行走,需要注意的问题:火星车的能量供给、移动方式、如何避开障碍物等。
自己动手做一辆火星车
将任务分解后,学生规划详细的火星车任务和功能,就可以开始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制作专属的火星车模型。
学生先明确火星车的工程目标,比如如何保持稳定性和灵活性,如何探测出障碍物的距离。如何实现自动避障等。依据目标去设计制作方案。制作完成火星模型后,还要做相应的测试进行检验,优化火星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识火星车中涉及到的电子元器件,知道其功能;学习图形化编程,编写程序,能对模型进行简单的调试,具有初步的编程逻辑思维。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知道简单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
总结收获的经验
在火星车项目制作完成后,学生们可以通过作品展,展示自己制作的火星车模型,并分享在项目中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用语言去准确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收获。
《火星探秘》课程,会启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面对一个实际的问题并克服困难完成它,对于每个孩子的自信心都是巨大的鼓励。
通过观察、思考、实验、制作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他们会将STEAM的多学科知识真正融合起来,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分裂的、不知如何去用的书面知识。
也许不久的将来,在飞往某个外太空行星探测器的制造者中,就有经历过《火星探秘》课程的孩子,他们将同样的创造性思维用于另外一个现实问题,并因为这种融合多学科素养的能力而终生受益。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