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态景观设计课程成果汇报
7月19日在东关小礼堂,智能生态景观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给我们带来了他们的第一批实验成果展示报告。参加本次活动的有葛校长、王勇主任和郑剑飞主任以及理化生学科的8位老师,还有初三、高一、高二的全体学生。报告会开始实验室生物指导教师张亮对实验室进行了介绍,并对在实验室建设当中给与帮助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该实验室在超常部葛丽萍校长和王勇主任的大力支持下,由郑剑飞主任牵头,卢雨川老师担任艺术造景指导教师,张亮老师担任生物技术指导教师,共同创建了智能生态景观实验室,并成功开设智能生态景观课程。该课程涉及到计算机、生物、 技术、艺术、工程、数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多种学习实践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多学科综合实践能力。
智能生态景观实验室现有四个小组共九名学生。本次汇报也请来由四个小组分别汇报共五个课题,并由理化生实验学科的8位老师就学生的实验的设计和结果讨论分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评价。
第一组组员刘思瑞、沈诠宁、廖光硕,课题名称《生态缸藻类治理研究》。由刘思瑞和廖光硕同学进行汇报。他们实验是对生态缸内的藻类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理,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清晰方法合理,最后总结出对于不同藻类最适合的除藻方式。
第二组组员郑致远和陈嘉瑞。该组汇报了两个课题《不同培养基对植物的影响》和《移栽小青叶实验》。郑致远同学通过对牛毛草和珍珠草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实验设计,并通过半年的实验记录,最后对种群数量、叶片数量、叶片长度等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并用数学模型形象直观的展示了不同培养基培养的珍珠草差异性,并就差异性进行了合理分析,对下一步实验提供了很重要的理论基础。陈嘉瑞同学选择实验室大生态缸的水草小青叶进行了移栽实验,经过实践探索实验方法成功繁殖了小青叶,这为下一步繁殖实验室中其他的水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第三组组员刘润天和吴冠桥,课题名称《水生植物繁殖与养护》。吴冠桥同学介绍了本组小对叶的培养和转水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植株的株高、盖度、叶长等数据采集,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从统计的图像中分析出不同时期株高和盖度的变化以及原因,进而得出不同的光照、温度和土壤中的矿主元素的重要作用。
第四组组员李阳东成和王俊喆,课题名称《小型观赏鱼繁殖》。李阳东成分别对他们小组进行实验的两种鱼的生活习性、雌雄辨别和繁殖方式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们小组在繁殖孔雀鱼的时候遇到的幼鱼被食现象,经过设计对比实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五个课题汇报结束后,卢雨川老师对孩子们的实验成果表示非常好,特别是对下一步的造景实验中会提供很多理论依据,并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现有的理论基础继续实验。接下来卢老师就接下来的造景实验进行了安排和讲解,通过对一些名家作品和著名的园林景观的分析讲解,让学生们懂得艺术并热爱艺术。下一步实验我们要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智能生态景观课题属于未来课程小组的一部分,而郑剑飞主任是未来课题小组的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郑主任表示实验室组建是从一块石头一块木头开始的,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今天的成果。是一个很好的STEAM课程,真正实现了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用计算机、数学、生物、艺术等不同的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同学们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最后,由葛校长、王主任和郑主任,对各小组颁发了获奖证书,并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继续用现有的理论成果去设计完成自己的景观作品。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