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2018/2019学年STEAM教育试点学校工作展示——齐家小学学校篇

网友投稿 2019-07-02 16:19

基于PBL理念的STEAM课程实施总结

一、本学年开展STEAM教育工作的情况

(一)健全机构,加强STEAM教育工作指导

学校成立了STEAM教育工作小组,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负责整个课程的管理和规划,教科室负责课程相关论文课题的指导。科学专职老师为课程的实施者,认真开展相关工作、美术专职老师、信息专职老师负责协助。

(二)基于PBL理念的STEAM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参与以活动、项目、问题解决为基础的学习,它提供了一种动手做的课堂体验。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获得将知识进行情境化应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PBL理念的STEAM课程实施过程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614Y-0.jpg

本学年我们在开展STEAM课程时采用了PBL(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利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来获得与现实生活有关联且能付诸应用的学习结果,并由以探究为基础的任务组成,这些任务帮助学生学习并运用课程内容。

我校将两者进行连接,提出了基于项目的STEAM学习,即“STEAM-PBL”,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以团队为组织形式,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跨学科的知识,解决真实问题,从而给予学生更多亲力亲为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因为项目学习的特征就是学生在探究中有更多的独立性,对项目学习拥有更多的主人翁意识。当学生参与实际体验时,他们看到了自己所学东西的价值,因而会更积极地投入钻研。当然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体系毕竟有限,搭建好项目运作的整体框架来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研究,问题的解决是很有必要的。整个项目探究流程如图分四个环节: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642E-1.jpg

(四)基于PBL理念的STEAM课程内容

我们以引用青云在线提供的课程内容和自主开发的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课程内容。

1.扎实上好配套的课程内容

一学年来我们开展了奇妙的力、结构大力士、电风扇的秘密、风力驱动小车、蓝色星球、给我风给你电、仰望星空、城市规划师、躲避高温等项目的学习。每个项目开展前都组织上课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先组装材料或做相关的实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好,并设计好详细的教学流程。

看看我们的探究活动场景吧!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LL1-2.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I2F-3.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G496-4.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SG9-5.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QA4-6.jpg

在这些项目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分析问题——讨论方案——画设计图——制作模型——测试改进模型——最后成品这样的工程制作流程,在这样的流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完整而发散的,他们经历的过程是有一定系统性的,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结合学校资源开发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STEM课程内容

我们这个学年使用的是青云在线设计的课程内容和配套材料,这样虽然减轻了上课教师的负担,但同时也缺少了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配下来的课程与材料对农村孩子来说离他们的生活环境还是有一定距离,需要的专业知识多,难度也偏大,不便于小组开展独立研究,更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的持续研究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因为都使用已有的课程内容,使得教师的课程设计整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激发,没有自主开发的课程内容。因此我们尝试融合不同学科、整合地方资源研究开发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课程内容。我们分两个步骤开展。

1)迁移仿编课程内容的框架

一开始让教师直接设计开发自主的课程内容难度比较高,所以我们打算在前期使用外配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老师按照外配课程内容框架仿照着编写自己的课程内容。所以上学期我们都是使用青云在线配套的教材和材料,通过分析研究教材把握课程设计理念与框架,然后从第二个学期开始一半课时继续使用外配教材,另一半课时就采用教师自主设计的课程内容,设计的内容以项目研究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以团队为组织形式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跨学科的知识,解决真实问题。

2)从本地资源入手设计研究项目

在熟悉课程编写流程的基础上,思考利用本地资源设计研究项目。本学期我们依托学校的小农夫种植园开发了小农夫生态农场建模课程。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设计了4个课程环节,6个课程内容共计10个课时。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R204-7.jpg

农夫生态农场建模课程教材部分内容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WM4-8.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S249-9.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94a3-10.jpg

小农夫生态农场建模课程学生活动照片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95S2-11.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9A39-12.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395629-13.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402H5-14.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403124-15.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405962-16.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40EH-17.jpg

(五)基于PBL理念的STEAM课程评价

基于“STEM-PBL”理念的课程学习评价主体多元,不仅有以老师为主体的学校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伙伴的相互评价。为此我们设计了覆盖项目学习全程的评价系统。以小农夫生态农场建模课程评价系统为例介绍如下:

1.对个人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我们从项目研究方案设计、参与小组交流记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成果报告或作品展示这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每项25分,共计100分,总评采用等级制评价,分为A、B、C、D四个等级。90分以上为A档,80—89为B档,70—79为C档,70以下为D档。并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加入定性评价,即对每次的评分结果进行必要的说明,引导学生在接受评价后进行针对性的反思,明确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从而为后期的完善与矫正提供方向与途径。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411U6-18.jpg

(2)对项目小组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我们从项目设计图、制作模型、模型成品、小组展示四个方面对项目小组进行评价。每项有三个不同的分数代表三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分数都有详细的说明,最后算出总分。

(六)课程实施的相关成果

1.积累素材及时总结反思撰写相关课例、课题、论文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411959-19.jpg

2.开发相关STEAM课程参与精品课程评比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704/1619412448-20.jpg

二、2019—2020学年开展STEAM教育工作的设想

(一)继续利用好配套的课程教材和项目材料

认真研究配套的材料,提前开展研讨活动,分析教材、材料。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二)研究多学科协同教学策略

各科专职教师对各自学科的核心思想、核心知识是有深入研究的。基于PBL理念的STEAM课程中,学生围绕“明确的结果和模糊的任务”进行跨学科探究学习,各个项目需要不同的的技术指导。因此下学年打算研究开展多学科教师协同指导方案,根据项目所需安排不同的学科教师进行指导。主要关注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

学生层面:引导学生在项目开展前做好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明确项目的要求与需求,以及需要什么专业的老师,并且提前一周向专业的老师约指导时间并把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和需要请教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交给指导老师。

教师层面:引导教师在接到学生的预约后,及时研究学生递交的方案和问题,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包括课件、教具、专业研究器材等。

(三)融合机械、模型组装等元素,建设STEAM课程群

下学年,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STEAM课程体系,把赛车课程、虚拟机器人课程融入进来,以跨学科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实践研究,逐步建设STEAM课程群。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