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成长训练营第1期——信息技术组公开课(写课)
2019年6月,信息技术组第一次组内公开课在3位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如约举行,本次公开课由黄加旭、和秋华、黄雁3位教师担任主讲教师,黄加旭和黄雁2位老师上的是复习课,和秋华老师上的是新课,三位老师结合各自的教学进度和特长来开展教学,风格各异。通过这次教研活动,信息技术组全体组员一致达成了建立信息组成长共同体的共识,即通过组内公开课、写课和每月读书分享会等多种方式共同提高,希望信息组的每位小伙伴都能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下面就本次教研活动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第一节课 黄加旭 通用技术课程《思考题的解题思路及练习》
一、课堂再现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即将参加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的学生,同学们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有了基本的认识,思考题学生已经练习过,但答题效果不理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技术及其特性”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去解决思考类题型的能力。
黄老师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从“题型,答题模式,评分标准”三方面对“思考类”题目进行了分析;进而引出“技术及其性质”的知识点,从“技术的定义、性质、价值、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的申请步骤”等方面复习了已学知识点;黄老师以案例来分析答题思路,接着安排学生练习,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检查;最后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总结。
二、理论提升
点评1:整节课从流程上看,教师思路是清晰的,课堂时间把握较好,但是作为一节公开课略显不足的是,教学设计有点中规中矩,创新性不足,课下大家也针对本节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本节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法是讲授法和练习法,教师在讲授“技术的价值,知识产权”等部分知识时其实可以引入身边生动的案例,比如近期网上比较火的“一个5.2亿的知识产权转化”的案例,教授团队的专利材料一个字就值2000元,这就是技术带来的价值,也是世界各国大力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原创的原因,发明专利的申请步骤也可以放到这个案例中来进行讲解,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还可以举华为的2个“备胎计划”为中国扬眉吐气的例子,给学生一些鲜活的案例,这样有助于思考题第二问的解答。
点评2: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不是纯粹的理论课,它既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运用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所以,信息技术课和通用技术课更多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PBL问题导向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练习的“脚手架”,这个“脚手架”就是一个明确的任务单,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单学会相应的技术,本节课学生练习的指令不够清晰化,部分学生不知所措,解决办法是,制作明确的任务单,任务单上有课内完成的任务和课外完后的任务,课内任务确定详细主题,课外任务不确定详细主题,这样就能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答题。
点评3:
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超链接”,增加趣味性,用案例将课堂知识变得有血有肉,教师授课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环视、走动,眼神的交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的精神个体,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学生。
点评4:
教师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找准题目的关键词,利用关键词解题,特别是像通用技术思考题这类大题,需要分步解题,第一步需要从相关知识体系中调取合适的知识点来阐述问题,比如“技术(系统)的含义及其特性”这一类问题;另外一类问题需要和生活实例相结合,这就需要调动生活常识将知识和生活建立连接。
点评5:
教师的教态还需要更大方,声音需要更加洪亮,形成自己的特色,本节课作为公开课特点不够鲜明,改进措施就是花更多的精力和实践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考纲。
三、课堂重构
如果重构这节课,精心选取几个和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案例,师生一起分析案例,提炼案例,拓展,连接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将知识情境化,同时通过思维导图构建学生的专题知识树,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既关注到平面的知识,又关注到立体的知识。
作为复习课,要让学生感兴趣很难,只有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些情境、案例,故事性和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同时教师也要厘清知识体系,带着学生去构建知识网路。
信息中心组内教研,组内成长,永远在路上,我们都是自我成长的追梦人。
四、何为写课?
写课是“一种教育生活,是对话、反思与梳理的综合过程,是对评课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
信息技术教研组针对本组教师年轻化的特点,积极开展组内公开课,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以此促进组内教师共同提升。
新教师成长训练营第1期
是一个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开始,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