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Research Seminar | 以学生为中心的STEM课程设计
本场workshop的组织人员
Source: CITE brochure
2019年6月1日上午,Clara有幸参加了香港大学举办的CITE(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研究座谈会的分会之一,“Learning Design Patterns as Useful Building Blocks in Designing STEM Curriculum Units under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Approach”。
与其说我参加了一个presentation,倒不如说我亲身体验了一次“以我为中心的”互动展示课。这场workshop的核心主题是展示“如何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STEM课程学习”。
涉及到的话题有:
-
何为 “self-directed learning”
-
如何通过STEM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
Workshop互动时刻
1. 何为 “self-directed learning”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需要培养学生的“self-directed learning”能力。那么,这个名词的内涵是什么呢?请看下图。
Source: Project Multi-level Leadership Network for SDL Innovation to Advance STEM Development, taken from http://sdls-mln.cite.hku.hk/en/conceptual-framework/key-components-and-indicators-of-sdl/
-
Goal setting (设定目标): 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
-
Self-planning (自我规划): 学生管理和规划与自己学习相关的详细决策和安排,例如计划,创建计划大纲
-
Self-monitoring (自我监控): 学生自我管理自己的时间;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途径
-
Self-evaluation (自我评估): 学生了解评估标准;学生根据设定的标准批判性地评估工作
-
Revision (自我修订): 学生根据他们的老师或同学在不同阶段收到的反馈来修改他们的工作;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并将他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环境中
Source: Project Multi-level Leadership Network for SDL Innovation to Advance STEM Development
2. 如何通过STEM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令我感到新鲜和喜悦的是研究人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了 “科学探究过程” 和 “工程设计过程”的差别和联系。
在接下来的实践环节中,这两种模型反复地出现在我的脑子里,我也在小组活动中不断地验证和实践这些过程。
Source: PowerPoint slide from the workshop
3. Workshop互动时刻
Step 1:
为了方便我们理解核心概念,比如Directed learning (导向学习),Productive learning (建设学习),Exploratory learning (探索学习) 和Reflective learning (反思学习)。工作人员让我们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认识和归类这些概念,最后再和slide的答案对比。这个活动很有趣,我也在犹豫和纠结中突然get到这些概念的差别。
活动场景
Source: Worksheet from the workshop
名词解释
Source: Worksheet from the workshop
名词解释
Source: Worksheet from the workshop
Step 2:
Get到核心概念之后,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小组活动,这一次的任务是将课程设计中学生的活动归类,并且整理出这些课设的共同点。
我们一共分析了三个案例,本篇文章只展示其中之一 “Making a good bath bomb”(更多案例请关注官方网站,详见后文)。
Source: Worksheet from the workshop
Source: Worksheet from the workshop
答案如下,通过颜色大家也可以分辨出这些设计的共同点,有没有让你想起前几张slides,那两个 “大车轮”?
↑答案
→上文出现的“大车轮”
Source: Worksheet and PowerPoint slide from the workshop
Step 3:
这个环节是合作学校的成果展示。
令我惊讶的是其中一个设计,背景是这样的:香港的长者容易发生摔倒事故。每年,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因为摔倒引发一些疾病。学生们要做的是设计新产品帮助长者们安全出行。
我们小组已经开始讨论学生们的实践活动了。我还在想:这事儿能成吗?他们这些学生能做什么啊?如果做不成,我们的讨论环节还有意义吗?然后我打断了小组的活动,阐述了我的想法并且对学生能否完成这项任务表示怀疑。因为对于我来说,这简直就是mission impossible啊。其中一名组员和我说,她去过香港的中小学,学生们的确可以设计出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最后,我看到了学生的概念设计模型和实物展示,说句实话,非常吃惊。有的学生设计出了“智能拐杖”,有的学生想到了“不倒鞋”这个办法(见下图)。
Source: PowerPoint slide from the workshop
4. Clara说
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
在日常教学或者教师培训的时候,最好不要用“概念解释概念”,如果可以用图片具象显示或者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自己探索,效果会更好。
-
不要为自己设限,也不要为他人设限或者贴标签,因为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摒弃“权威”意识,同时让自己具备“ongoing learning”的能力。我想起了一句话,“老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有被埋没的痛苦”(鲁藜,1942)。
-
创新无处不在,老师们可以从 “learning design” “learning environment”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STEAM” “Generation Z: learners and learning” 研究和着手,创新需要学生,老师和研究者的通力合作。
-
利用技术创新的前提是技术手段可以为人类创造价值,无论在任何阶段,内容才是核心和根本。
5. 更多资源
如果您对这个研究话题感兴趣,请您浏览以下网站:
5.1 CITE Research Symposium 2019
https://citers2019.cite.hku.hk/
此网站包含本次会议的所有资料,比如讲座,活动展示等。
5.2 促进以自主学习开展STEM教学创新的多层领导网络
http://sdls-mln.cite.hku.hk/zh/%E7%B0%A1%E4%BB%8B/
此网站包含有且并不仅限于本篇文章的所有资料。对跨学科培养STEM感兴趣的老师们可以多多关注此网站,里面涵盖有大量的教学案例,并且支持中英文双语阅读。
注:
本文的引用资料得到了香港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专业Nancy Law教授及其团队的授权。
| END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