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创客:航天科技STEAM教育中的教材探索

网友投稿 2019-05-30 11:33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01/113355HD-0.jpg

传统的“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基于项目式学习的STEAM教育正越来越收重视。随之带来的就是教材、教具、教学思路等方面的变化。甚至很多走在前沿的教育创新机构已经抛弃了传统的教材,完全是以项目制的方式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而许多创新机构的老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甚至是处在公立教育系统里的老师,也会试着找一些外部材料,作为上课的素材。教材在课堂中地位逐步下降,这和这几年人们所期待教育的变革是密切相关的。

在针对工业革命时代标准化教育的反思过程中,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备受推崇。2017 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在学校层面鼓励个性化教育以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人才需求。个性化教育最为核心的思想就是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上会有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学习方式,甚至是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此,每个人的学习路径也不一样,教材课程也就不能标准化、统一化。此外,移动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以及人们对知识需求的可视性、即时性、碎片化,也使得大部头的厚重教材,确实不那么受人喜欢。

01教材变革不流于形式

素质教育环境下,教材的变革也成为创新者所尝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当资本大量进入教育行业之后,我们很快发现他们对于教材进行了创新。

当下,我们所看到和使用的教材开始越发富媒体化,图片、音频、视频已经是一种常态。不仅如此,很多科技公司还在投入新的技术,例如AR、VR技术,最为典型的就是Google 所推出的全球艺术馆在线 VR 游览,例如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同时,教材也变得更加碎片化,符合当下人们对于知识的消费需求,一个知识的讲解既有1 个小时的演讲,也有不到 10 分钟的短片。除了内容本身的变化之外,知识的排列组合也不再是一个线性的结构,而可以根据人的不同需求变得灵活多样,在教育领域的创新者看来,也许人们再也不需要一本适合所有人的教科书了。

但是教材的改革形式是很重要,它的更多价值在于激发孩子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但是这就好像是在给药外面裹一层糖浆一样,它并不能够持久,我们更多的应该去考虑当设计教材的时候,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而这个问题在课程入校的时候更为突出。

耿赛猛,是一家创客教育公司——空天创客的创始人,他们给学校提供与航天知识相关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设备和对应的课程。一开始,学科的老师希望和我们合作,共同研发教材,不仅让整个知识的学习变得有趣,同时还能让一些原有课堂的知识与航天课程相对应,强化学习效果。很可惜的是,后来发现这样的路子基本跑不通。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01/11335623Y-1.jpg

公立学校的物理课教材知识密度是非常大的,一个章节内会有 7-8 个知识点,连贯性也极强,往往是一个知识点接着一个知识点,之后学生需要练习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课后练习题,来判断是否掌握。

但是空天创客的课程以项目制为主,项目中的知识点与课本上的很难一一对应,每堂课只能涉及几个物理学相关的知识,而且还是不连贯的,有时候是第三章的摩擦力,有时候又是其他章节的助推力。一堂课下来,知识点基本上是一个分散式的状态,无法达到对学科知识强化的作用。

后来老师们也意识到这样的融合基本不大可能,于是也就放弃了联合开发。目前空天创客的课程教材及教具都是由自主研发的,以航天科普基础知识为基础,匹配的是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课程大纲,公立学校的老师过来观摩课程,再回去给学生们讲授。

项目制教学这个外在形式下的教材也许并不是作为知识掌握的好方法,但是教材除了给予学生更多内在的学习动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去调用这些知识,以及这背后所蕴含的能力,毕竟只是去记住,而不去用,那所有这些掌握都没有实质的价值。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01/1133562V2-2.jpg

02教材设计强调跨学科、科学性

教材变革不只是流于形式,而是要让学习者既能获取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提取不同学科的学习元素,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并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行为。

跨学科是教材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创新实践、核心素养”是这两年非常流行的教育热词,在航天科技STEAM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有效举措就是以学生为核心、结合场景和问题进行学习、开展跨学科学习。如果具体到以航天课程内容设计为例,就是将航天科技的知识、技能、工程实践、探究式主题、情感和视野纳入到课程、纳入到学校学习场景中去,打破学科界限, 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同航天技术有机地融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为学生真正形成一个跨学科的综合视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支撑。

因此,对于一门课来说,它所需要调用的知识范畴不再只是单一的学科,而且学习到的技能更强调终身受益。这使得教材的设计必须或者也只能是一种跨学科的内在逻辑,同时辅之以更多丰富的项目制作为最终的展现形式。

不仅如此,跨学科本身对于知识的习得也是有巨大的帮助的,这种学习是从真实情景出发,学习者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它给予学生的动力是更加长远的,它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科产生兴趣,通过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来进行课程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取额外的满足感,赋予知识的有效性也更强。

教材变革的另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它们正在变得越来越科学性,基于有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或者实践范例,强调科学探究、科学素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虽然在中国才刚刚开始,但可以预料,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这种教材的变革可能会给习惯于教科书的老师带来一些困难,没有了具体指导不知道如何下手备课,一直都按着教科书学的孩子,也不知道要如何学。空天创客在课程实施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在教材升级时,教师用书除了教学PPT及视频资源外,每一门课程都增加了教学课堂设计,学生用书增加了课堂任务书。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01/11335MP6-3.jpg

学生完成任务后,在课堂任务书上做记录

03教材设计注重教学差异化

如果问老师,课堂教材的实际需求,那可能就是差异化。的确,很多人经历的课堂都是“满堂灌”,教师以一对多、不同学生同等对待,优生吃不饱、弱生听不懂。事实上,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一直强调 “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多元发展”。课程教材内容设计要能满足差异化的教学需求,适应不同学生差异化的发展需求,才能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出精彩。航天科技课程在教学实施时,针对这一点也做了调整。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在系列课程学习基础上设计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及高阶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体验重要的载体,STEAM教育模式下,教材的设计如何结合中国小学教育的特点,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合作性等重要特点,值得继续探究。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