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参小专栏】STEAM应用设计思维课程(一)
STEAM应用设计思维课程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基础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为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社会力量对小学课程建设的辐射作用,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北京市教委于2014年启动了“高参小”工作项目,北京工业大学作为首批资源单位和项目单位,积极参与到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的课程建设中来。
什么是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来源于设计师在进行创新、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设计作为一门历史悠久、成熟、有完整体系的学科,一直以来在高等教育中培养有创造力的、综合性的人才。
设计思维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任何一个人,包括小学生都能使用的思维工具,帮助解决“如何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的问题,同时也是借助孩子们的“创造”天性,在一系列动手实践的活动中使他们获得关于人、社会、自然的体验和认识。
设计思维课程有哪些环节?
课程研发
在课程研发阶段,确定课程主题、编写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课件、开发学生的学习用具。
课程模拟
需要按照教学大纲先给大学生上一遍,过程中模拟课程的所有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在下一环节优化课程,比如调整内容和时间进度安排、修改课程大纲、优化课件和学具。
课程优化
教师培训
每学期正式上课前,需要给全体教师做一次集体培训,让老师提前了解一学期的全部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每周上课前,还要给老师做一次15分钟的课前培训,以便老师熟悉当天课程的详细内容和注意事项。
志愿者培训
大学生志愿者在每学期开课前会有上岗前集中培训,每周上课前对当周课程进行课前培训,确保志愿者熟悉全部课程细节,并能配合任课教师实施教学。
课堂授课
课堂分析与反馈
大学生志愿者在协助老师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对课堂实施情况做细节的文字记录,包括老师和学生在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情况、教学效果、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的意见反馈等,并配合摄影和摄像,以便研发团队在课后及时总结分析,发现课程设计中的问题并及时优化调整,为下一堂课提前做好准备。
设计课程在不断刷新甚至颠覆了固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对课程在发挥育人功能方面有了更为上位的理解。与学生一体化参与其中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对于多年形成的自身所任教学科教学的深度思索,无形之中助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性变革。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