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作|过山车轨道模型——STEAM课程的实施探索案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过山车轨道模型
——STEAM课程的实施探索案例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盐道校区) 郭云霞
一
以真实案例驱动学生参与
2017年8月,都江堰市政府与中国泰合集团签署《水主题游乐世界项目投资协议》,一个念头应运而生,我们能不能也带着小朋友们设计一个他们喜欢的主题公园呢?
2018年9月,我校4.1班丁子砚同学的爸爸刚好就职于都江堰水上乐园项目部,他给盐娃们带来了一封来自水上乐园的“挑战书”,邀请盐娃们针对水上乐园下一组过山车新项目提交概方案,包括游乐园地图和过山车轨道模型制作。
学生将在项目过程中学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势能与动能的转换以及摩擦力的损耗)、空间观念与过山车数据;计算:坡度、环路、周长、支撑结构、外观造型、设计、展示、阅读、信息收集与处理、语言表达、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形象化地感知知识;上网查找、收集、整理所需信息等知识。
二
结合学情,制定16个周任务
在本项目学习结束后,学生将以小组的形式自行设计、优化、反思过山车轨道模型。结合我校学情,我校将它优化为16周,以及制定周任务:
第1周:提出挑战,梳理问题和思路,了解项目内容;
第2周:调查小朋友们心中的游乐园结构,并数据分析。
第3周:了解游乐场建设理念、目的,学习过山车设计部件的术语和特性。探讨过山车的设计部件和不同设计结构的效果。
第4周:确定小组主题,绘制草图,列出材料清单,列出行动步骤。
第5~10周:根据他们的计划建立过山车模型。
第11~12周:测试模型,提出修改、优化意见。
第13~15周:思考更好的设计方案,解决测试中遇到的问题。
第16周:展示设计作品,获取反馈意见。
三
挑战推动学生前行
1.学生选择
给出题目主题《过山车》,由我校兴趣浓厚的4年级学生自愿报名,并通过选拔,确定出20位同学组建我校的STEAM过山车学习团队。
2.学科融合的阻碍
整个过山车项目中,包含科学、数学、美术、语文、信息技术多学科核心知识,多个学科间如何时间调配、如何进度调配,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自然地过度,如果连老师都没有预设好,怎么引导孩子。
四
思考伴成长,机遇共前行
在科学课上,我们尝试带领学生去经历一个典型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二次论证”科学探究过程。
在STEAM课上,我们倡导引导学生经历一个EDP流程。
科学探究历程和EDP流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科学教学内容也和STEAM教学内容有极大的重叠性。
如何避免我们的STEAM课“不由自主”的上成了科学课。
五
难点成亮点
制作难点:
1.如何不讲解深奥的动能势能理论知识,而让学生体会在过山车轨道中的能量转化知识;
2.过山车轨道中的能量损耗不能让运动小球到达终点。
为了降低难度,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法:
1.教学生制作编钟,感受能量转化。
2.考虑多小球、多起点能否让运动小球再次运动起来。
六
促进学生高阶思维成长
在STEAM教学活动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化了,思考能力在提升,更加灵活缜密;解决问题能力有飞跃,更加自主多元;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从模仿到原创;人际交往有了质变,从紧张胆小到自信流畅;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个体探究走向团队协作。STEAM项目就有这样的魅力,引领着我们的孩子在创新中启迪智慧、启发创意、启动未来。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