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海达行知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STEAM课程介绍和分享

网友投稿 2019-05-16 09:56

近日,跟随集团一起前往浙江湖州参加了浙江省第二届STEAM课程教育大会,在此简要分享一下本次大会的收获。主要从两个大方面分享,分别是所学和所思。

首先,是所学。

追根溯源,STEAM课程现在做到好的国家是美国,在美国,他们一般都是说STEM。STEM是美国的一种战略驱动,重在关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能够继续保持国家经济的全球领导地位,提出了STEM教育,提高K-12年级STEM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科学和技术领域相关的职业,提高公民的科学和技术素养,最终提高国家竞争力。2018年12月3日,特朗普的白宫公布了新的五年战略计划“北极星计划”:《制定成功路线:美国的STEM教育战略》,该计划的未来愿景是,所有的美国公民都将终身受益于高质量的STEM教育,而美国将成为STEM素养,创新和就业的全球领导者。未来STEM教育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如何设计允许学生尝试和失败的课程,设计能够提高趣味性和风险的学习活动。而STEM创新与发展的可能性包含4个自变量,分别是:Innovate、Vulnerable、Grow、Why和一个因变量Dash。这就要求我们要相信学生:为学生设定较高的期望值,挑战他们通向成功,并相信他们会成功。将学习过程的控制权转移给学生:培养学生在不同角色下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成为学生的榜样和鼓舞人心的领导者。除此之外,未来STEM教育创新的挑战之一就是培养参与度高且网络化的STEM实践社区,包括来自学校、地区、学校董事会、社区、高等教育机构以及STEM企业的代表,建立共同使命和愿景。同时大会上还给我们列举了接下来开展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也和大家在此分享:从科技创人才培养高度来认识**省STEAM教育;强化STEAM教育政策顶层设计;加强并发挥协同力量来推动STEAM教育;推进STEAM教师教育与研修;重视STEAM教育国际化工作;关注STEAM项目的开发与设计;重视STEAM教育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引导。

大会中给出了一个数据分析,是讲STEAM学习对学生其他学科学习的影响,主要是数学。科学等学科。分析显示:学生的学习阶段(年级)对STEAM的学习成绩没有影响,但STEAM的学习成效与学生参加STEAM的时长有关,即时间越长,学习成效水平越高(包括数学和科学成绩,高阶能力和态度)。说明STEAM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存在时间累积效应,短暂的 STEAM学习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除此之外STEAM对学生成绩的提升存在不稳定的现象,这与学生考试测试题的难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数据分析可以告诉我们,STEAM课程的开设和学习,并不是形成课程孤立的成果,STEAM课程所带来的最深远的导向,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多门课程,特别是理工类课程上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通过会议学习我还认知到: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推进课程整合实施的典型实践,STEAM教育已成为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形成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形态。

大会还指出了STEAM教师和专业素养有四点,分别是:课程整合能力;情境设计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而以学科教材情境为基础生发STEAM学习项目,包括知识学习与综合学习;实践探究与学理逻辑;素养发展与学业成绩。

“样态”多样性也是本次学习中新接触的一个概念,讲授者指出STEAM教育“样态”多样性是学校发展的客观现实与校长教师的主观选择。样态多样性的背后线索有价值的定位:理念、课程、方式、精神;实践的层面:顶层架构、课程设计、课堂实施;实施的途径:基础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社团活动;借鉴的程度:借形、借实、借谋略;面向的对象:精英、大众、普及。

另外一个比较新鲜的思想就是如何推进STEAM的“一本真经”。“一”解释为:面对一个综合挑战。“本”解释为应用学科之本:核心理念 、 核心实践。 数学:严谨、逻辑、精准;科学:探索、发现、解释;工程:系统、妥协、设计、迭代;技术:选择、改造、创造;人文:心中有人,以人为本。“真”解释为应对问题之真:解决真问题、真诚、真实地解决问题。“经”解释为获得知行合一经历:实现自我系统升级、元认知系统更新、知识系统精进、知识系统扩展。

除了上述内容,通过此次大会的学习,我也非常明确了到底为什么要如此大力推广STEAM教育。

STEAM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一门课程,更应该是一种理念、一种具有国际影响的新型教育运动。在纵深推进STEAM教育实践的进程中,将进步研究STEAM教育与国家课程的深度融合,整合各方资源优化项日学习设计,强化学生视角、生活视角、应用视角、学科育人视角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培养学生的比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球能力和问题力,使STEAM教育焕发持久而平盛。而教育留给学生的,于他一生都有用的是:思考力、实践力、表现力、人格品质。

开展STEAM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赋予我们力量,但是它没有也无法告诉我们如何使用这种力量。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科学与技术、发明新技术,培养科技精英。今日的教育改变明日的世界。显然,发展科技高中(开展STEAM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了解STEAM教育的功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尤其是沟通、合作、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

做好STEAM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立足本校,做好STEAM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对学校现有教师的培训或外聘大学教师、企业研究人员等以传、帮、带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研究、任务式驱动来提高STEAM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性水平。

让学生做真研究:学生除日常的学习外,有一定时间和精力像科研人员一样对某些项目开展研究。比如水培植物生长环境自动化调节的研究等解决一些真实地生活。社会问题。可以建立学生科学院之类的社团。要有一定数量的尖子生到外面的大学、研究机构或企业做研究。

将项目学习融入学科教学:STEAM教育的价值在于经过整合为学生提供逼近真实、富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情境,以利于学生高阶思维与积极情感的投入,解决复杂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的品格。学科教学中融入项目化学习,将会使学生在真实地情境中,明确问题,设计合成方案、完成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STEAM的实践意义:对于普通老师来说,STEAM告诉我们关注孩子真实的参与与成长的过程比作品结果更重要;对于积极行动的老师来说,STEAM希望你能让孩子多一些实践的机会,多一些跨学科的项目学习的经历;对于科技领域的老师来说,STEAM希望你引导学生认真完成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同时,多一些真实情境的解决问题的探索,引导学生们尝试工程实践,体验设计活动。

最后,关于PBL量表的学习是这次大会中我认为很实用很重要的一块儿,这里就不详述,将会单独拿出来和大家做分享。

其次,所思。

在这次会议中浙江省的通用技术教研员管光海先生讲到:面向真实世界的任务开发,强调的是任务群的建设,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学习,区别于以往活动式学习。任务是更上位的活动,与活动相比,有更大的整合度,任务也更强调任务群,大的任务就两三个,学生的学习指向非常明确,任务是有梯度的学习进阶,让学生有深度学习产生。碎片性的知识不容易让学生形成迁移。

这也就是为什么赵校长一直强调一名教师不能只研究自己所教学段的内容,高中老师要在研究好高中教材的基础上研究初中教材,研究小学教材,初中老师要在研究好初中教材的基础上研究小学教材,研究高中教材;集团学科内也一直强调一定要画好知识图谱,搞好知识脉络图;我们也一直也在强调整合。整合的目的,就是把破碎的知识给拼接起来,让他更有层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因为旧的课本内容都是按照学科知识板块划分的,而不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逻辑顺序,也就导致了学生学起来的时候变成了死学知识,学死知识,没有让所学的内容内化于心得到迁移运用。那么我想,结合现在集团各学科“学习设计与指导”的创编工作,重要的一点启发就是我们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先把知识的主干给梳理清楚,画好知识图谱,有了主干之后,把主干上的每个枝杈再延伸出来,就像赵校长在干部大会上举的树叶的例子一样。说实话,画知识图谱是一个看上去简单但做好非常难的工作,说它看上去简单,因为它文字并没有许多,看上去只是一些框图的堆积,说它做好非常难,是因为一个单元的知识图谱一旦理清楚了,也就意味着这个单元的知识体系理清楚了,打通了它的任督二脉,能把这个单元内容从二维给支棱起来,变成了三维的整体。

当这些前期工作做好之后,我们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创建任务,这些创建的任务,特别是通用技术学科(因为通用技术是面向高中学段学生),一定要是由浅到深的递进,一定要有深度,不能浮于表面,是指向核心素养的。举例来说,以流程这一单元为例,通过日常教学的真实感受我发现,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如果说设计的太简单,设计的太活动化,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完之后缺乏一定的思考,他们说学到的,无非就是框图怎么画,什么叫并行工序,什么叫串行工序,你说他们在生活中真的会把流程设计的一些内容运用到他们做事上吗?会有一个对于事情的流程思维吗?会真正明白流程优化的必要性和意义吗?现实中的答案,很多学生还是会折射出来“no”。因为任务设计的太浅层次了,太活动化了,学生嘻嘻哈哈开心的就完成了。他们学到知识了吗?他们肯定能学到“知”,但是能不能“识”就真的很难说了。在流程这一单元,从学习的理想角度而言,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任务能有一个递进式的深度学习,这个学习的成果,不是单单学会了画流程图,会分辨什么是串行工序,什么是并行工序。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老师设立的学习任务,在掌握了刚刚说的那些之外,能明白我们说讲的设定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意义,能把流程设计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做一件事情之前,做一个作品之前,能充分的进行流程的合理规划,并进行合理的优化完善,从而使效率更高,完成度更好。让学生能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己的”工程思维”,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任务应该给学生带来的终极成果,是指向核心素养中工程思维的。倘若学生进行完这个单元的任务之后,做孔明锁还是效率低做不好,做了一半发现有个地方设计错了,或者干脆导致失败;倘若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还是把写成长日记当成一个负担,而不是能从对于学习工作的合理规划中享受流程设计带来的乐趣。那么,流程这一单元的任务设置可以说还是失败的,学生没有真正让自己在更高的层次上,在真正的生活中有提升,他们仅仅是可以选择考试卷子中的ABCD,仅此而已。、

这些,不论是对于学科课程建设还是STEAM课程开发建设而言,都是适用的。

有了这次培训的诸多启发,对于接下来该怎么把这些收获在我校落地,我也有了一个尚不成熟的初步规划。

我校有得天独厚的学段优势,因为我校是15年一贯制学校,包含全部K12教育学制的学段,可以充分的深挖STEAM教育的长线发展和改革,这对于我们每位老师构建STEAM课程体系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们能有朝夕相处10年的“亲学生”。我现在也在思考我们济宁海达行知学校STEAM课程的十五三一规划,我希望以本次大会作为起点,能真正让STEAM教育在济宁海达行知学校落地。我的力量和渺小,但我们学校和集团有这么多老师,大家在一起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去年参加全国通用技术年会的时候,一个来自大疆创始人母校的社团负责老师讲述了大疆的创始人是怎么一步一步从社团,校本课程走向自主创业,然后走向全世界的,这深深影响了我。结合本次STEAM教育大会,试想,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孩子8、9岁的时候就有针对性的去引领他,不是一味的灌输枯燥无聊的知识,而是开设能够让他们真正学以致用的STEAM课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个孩子,10年之后,绝对会在某个领域有一定的作为。我们每个老师都是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才专注去研究学习一项技能,而孩子们可以在8.9岁开始,经历他们最好的、创造力最强的10年,这个未来一定是可期的,所以我们更要加倍努力。结合我校现有情况,已经先行联系物理、生物、信息技术的学科老师一起去商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计划在2019-2020学年上学期的时候先选取两个年级进行实践,进而总结经验和亮点,修正不足和错误。这是一条非常难走的路,我们也将砥砺前行。

STEAM课程到底是作为一个学校亮点刮几年风就散了,还是作为常态课程长久发展下去。这是本次大会最触及我内心的问题。

借张丰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束:在这个概念、主张、质疑纷飞的时期,我们不能保守,拒绝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僵化地理解新的事物。我们可以讨论这是否是典型的STEM实践吗,而不建议大家狭隘的计较这是否地道。我们也不能自以为是,将STEAM视作框,什么都往里装,攀附概念,时髦包装,忽视对STEAM的本质特征与教育价值的理解,忽视其对于课程教学改革系统的意义。

我也一定借助此次大会所学和所思,将STEAM课程的学习继续下去,让STEAM课程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落地。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