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优秀的STEM课程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上,小编有幸亲历了一趟由中关村一小的老师带来的教学示范,整堂课程从课前准备到课程的开展直至课后的总结,各个环节行云流水,教师对整个课程的把控情况极其优秀,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堂优秀的STEM课程都有哪些环节构成吧~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老师提前将课堂的15位同学分为5组,方便后续基于项目式的教学任务开展,同时把课程要用到的两组材料分别放置于同学们的桌子上和抽屉里。
课程设计
本次做展示的课程为挑战高塔,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在限定的时间和材料条件下,要求搭建出能够抗风抗震并且价格相对合理的高塔。
在正式课程开始前,老师先通过一个小游戏帮助各个刚刚成立的分组组员互相熟悉并且先行体验下搭建纸杯塔。每组共有近30个纸杯,在20秒的时间内,看看哪组搭建的最高。五组的小同学纷纷尝试,在这个环节每个小组的同学都积极投入,越靠后展示的小组配合的越默契,其中最后的一个小组凭借搭了7层的高塔获得这个小游戏的冠军。
进入正式课程,邓老师首先通过对国内外一些经典的高塔建筑物进行陈列,在给同学们普及知识的同时让同学们投入思考,观察这些经典高塔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会起到哪些作用,结合刚刚的小游戏进行各自的陈述。
同学们在看到大雁塔、东方明珠塔、艾弗尔铁塔后总结出塔类建筑普遍是底盘结实,上端轻盈,中间有镂空或边角为棱角形等等。。。
正式的挑战试验很快拉开帷幕,依旧是刚刚的分组,正式的高塔搭建环节,有了更多的材料,同时为了最大程度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对搭建高塔的材料采取了限制的措施,并模拟施工队的角色,有负责设计图纸的,有负责算账的,有负责实施搭建的,塔高不得低于60厘米。在充分构思完毕后上交团队名称,设计均会获得相应的虚拟货币奖励,学生可以用虚拟的货币来对比“施工”材料的性价比并结合自身的设计来进行选择。于此同时,邓老师还拿出了本次高塔挑战的考核设备,一台模拟地震仪和5个电动小风扇,分别用于测试学生搭建高塔的抗风和抗震性。搭建时间总共20分钟。
在同学们尝试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邓老师穿插在各个小组中,跟学生们强调工具材料的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并在不影响同学们创作的前提下进行简单的交流。
紧张的测评环节终于来了,各个小组按时上交了作品,共有3个小组的作品完成了最终的抗震和抗风测试。
课程总结
在完成了整个激烈的测评环节后,邓老师又带领同学们回到之前的问题,让同学们重新思考经典高塔建筑是如何搭建的又美观又结实,这次同学们的答案更加具体,包括对重心的考量,建筑材料的选择,镂空对中上层质量的影响都呗加入了讨论。老师还提到了在用虚拟货币购买建材的时候,有的同学提到了多买某个商品时能否有折扣以及能否支持退货,的确不少组别在前期规划和具体操作中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很多材料都造成了浪费,老师也重申了工程类项目规划的重要性,同学们也对此深表赞同。
在旁听完这样一节充实的STEM课程后,我着实佩服课程的设计,表面上高塔的搭建只涉及了物理,工程的基础知识,但是实际上还从团队协作,数学算数,安全教育,地理人文,财务管理等综合角度全方位让学生们学习到了不同领域的一些常识,并通过亲自动手和跨学科的融合牢固掌握。前些天看到新闻小学生打赏主播数万元,买游戏装备花费几万元等等负面新闻让我印象深刻,让孩子们从小提高财商不仅仅是家庭教育,如果能跟STEM教育有更好的结合点,会让孩子们有全方位的收获。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