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课程与教学】小班数学教学中操作图标的运用策略研究
一、 操作图标的含义
操作图标又叫操作图例标识,是在数学活动中将数学操作提示或操作步骤以小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图片。操作图标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教学工具,是将复杂的教学提示以及操作步骤具体、简练化的一种方法,也是幼儿将抽象数学具体化的一种主要途径,是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
二、 操作图标在小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孩子最早接触到图标的时间是刚进幼儿园,对自己的椅子、杯子、毛巾、床等物品上属于自己的标识图最为敏感。这也让教师们认为图标主要是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在日常常规中使用大量的暗示地线、幼儿的图像标志、进区的对应记录等,却忘记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图标也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小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注重与孩子的语言、动作的互动,而操作图标作为一种图例存在于数学教学活动以及操作单页面中,可是由于它的细小和图片化,教师和孩子们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存在以及作用,致使操作图标不能起到该有的作用。教师们在使用操作图标时,都是以原本呈现的全部状态出示,使得孩子在“先入为主”的状态下理解图标的意思,而如果图标有所改动或变动,孩子们就再无法理解,做不到“举一反三”。
三、 操作图标在小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操作图标的类型
1.点线式
“点线式”是在图片下方或上方标出小圆点,请孩子用线将两物相连(图1)。这类图标更多地运用在对应方面,让孩子感知相同颜色、相同形状、位置变化之间的简单对应。而“点”则成了图标中的主角以及重要的媒体。小班幼儿对此类操作图标有着比较高的敏感度,在自己的观察下能将两点连接,但是只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机连接,连接的过程中线条呈现弯曲状,有时还出现拐了个弯再回来连接的情况。
2.象形式
“象形式”是运用相似图形来替代实物,并在相似图形的相关位置做出示范记录的图例标识(图2)。这类图标比较多地运用在“比较”的内容上,使幼儿能正确分辨比较的相关内容,建立思维转换意识。“象形图标”成了提示卡,让幼儿慢慢自己学会看图标操作。此类图标在数学活动中出现率较高,也是比较容易运用的一种。小班幼儿对此类操作图标兴趣度较高,象形式图标的多变性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幼儿的思维灵活性与反应能力,是幼儿日后操作活动的基础图标。
3.填充式
“填充式”就是让幼儿根据画面,对空白的图案或画面进行涂色或填充的图例标识(图3)。这类图标更多地运用在数量、排列、对应填色等活动中,体验方位的从左到右,以及感受物体转换。“画面”就是图标,因为这种图标的不明显性,隐藏在整个操作单画面中,所以往往被教师所忽略,无法让幼儿明确目标而导致错误百出。在小班数学活动中运用此类不明显的图标时,应强调幼儿的动作与语言的共同使用,使图标在隐藏中得以明确起来,语言和动作的共同使用也使幼儿在操作中思维更清晰。
4.表格式
“表格式”是将所有相关的图形、颜色、事物等形象图案有规律地置于表格里的图例标识(图4)。这类图标较多地运用到分类、统计中,能有效地让孩子在三维空间中找出适当的图形、颜色、物体,感受形色合成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此类图标一般在小班下学期才会出现,由于它三维的复杂性,所以在小班数学活动初期呈现时最好只出现两个条件的,在幼儿掌握以后再将条件逐步增加。
(二)操作图标的呈现方式
1.生活中呈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环境中要有易于幼儿识别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规则提示”。而这些“提示”就是我们说的“操作图标”,它存在于班级环境中,同时潜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让幼儿能在盥洗、餐饮、睡眠等日常活动中得到提示。这些操作图标既可以是简单的图形、符号、数字、方向标,也可以是照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幼儿排队倒水喝的暗示地线、小箭头,定点摆放杯子位置的小圆形,以及洗手的流程图都是生活中的操作图标。生活中的操作图标不仅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质,自觉遵守班级常规,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图标、理解图标的意识。
2.教学中呈现
数学教学是幼儿依靠对学具、材料的操作、尝试,得到经验的过程。小班数学教学中借助各种类型的操作图标,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幼儿在看到操作图标后,很快理解了操作意图,在材料操作过程中建构了相关经验。
(1)示范讲解中的呈现
讲解示范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向幼儿呈现直观教具并配以合适简练的解释说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在这一阶段呈现相应的操作图标,能够帮助幼儿理解一些不易理解的新内容或某个内容难点、重点。例如:小班活动“区分里外”,幼儿由于年龄特点不能很好地掌握空间方位,特别是这种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幼儿更不能很快地反应并做出动作。所以,教师在讲解示范中出示操作图标(图5),那么孩子就能很直观地理解空间位置,明白里外的空间方位,对教师的指令也能较快地做出反应。
(2)操作练习单中的呈现
在教师的讲解示范后,幼儿还处于知识掌握的初步感知理解阶段,必须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幼儿自己练习和运用,通过幼儿自己的亲身体会加深印象,巩固知识。所以这个阶段提供含有改动后操作图标的操作单意义重大,不但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还可以提高幼儿的数学逻辑性以及反应能力。象形式操作图标就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例如:小班数学活动“比较大小”,在讲解示范阶段,我们出示的是只有大小圆形(图6)的图标,而作为记录的色块则成了可变的对象。这时,我们在操作练习单中所出现的操作图标就会与讲解示范中的操作图标有所不同。通过这样的改变,不但能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操作练习单中,而且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转换有着促进作用。
3.区角材料中的呈现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主动的特点,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习惯和能力养成发展提供了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摆弄、探究、体验,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操作图标在区角材料中呈现,不但能很好地构建幼儿的相关经验,而且幼儿在看到操作图标后,能很快理解操作意图,这样幼儿就是在玩中学,在玩的过程中轻松实现了预设的活动目标。在小班区角材料中,我们更多地提供了“包饺子”“折毛巾”等具有步骤性的操作图标,“送珠子回家(分类)”“图形找妈妈”等象形式的操作图标,以及科学小探索“浮与沉”等记录性操作图标。
(三)操作图标的运用手段
1.游戏法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普遍方式,也是师幼交往、互助的一种手段。幼儿游戏还是一种使幼儿身心愉悦的活动。只有适当的游戏,才能满足幼儿知识和技能发展的需要。
(1)引入阶段。此阶段是小班幼儿精神最为集中的时间,是教师引起幼儿注意和幼儿观察操作图标的最有利时机。例如:游戏“大大小小”,教师出示“大小图标”,通过让幼儿看图标做动作,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感知图标的意思。
(2)活动阶段。这时的游戏活动具有操作意义,能使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得到知识的丰富和升华。例如:游戏“我会……”中,“区分里外”的操作图标就成了整个游戏的重要媒介,幼儿要根据图标的变换,调整自己的圈里或圈外的位置。而操作图标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游戏活动,能让幼儿更快地掌握操作图标的目标,为以后的操作练习活动打下基础。
(3)结束阶段。此时的游戏是帮助幼儿巩固知识的最好途径,教师在结束阶段的游戏是幼儿整个教学活动的知识延伸时机,既能巩固新学的内容,又能给高水平的幼儿一个跳跃的机会。在游戏“找朋友”中,教师运用“数量”操作图标,不但能令小班的幼儿很好地体验数量的对应关系,还能让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2.情境导入法
导入活动是教学的起始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和导入语起着集中注意力、引出内容、带入环节的作用,能使幼儿很快地步入智力兴奋状态,产生强烈的活动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1)故事情景导入。小班的幼儿喜欢听故事,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用于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比较长短”活动中,教师将《小蛇散步》编入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故事中了解比较长短的操作图标的意义。
(2)问题情景导入。“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提得巧,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去探究。如在“组合建构”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今天图形宝宝来到了花园里散步,它们一起玩叠罗汉的游戏。这时教师出示“图形操作图标”,提问“你们看看是什么图形叠出来的?”幼儿从观察到的问题情景中发挥想象,转动起空间思维,而后进行积极探索。
(3)图像情景导入。幼儿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画片、卡通片、实物等非常感兴趣,思维容易被激活。如在小班数学活动“3以内计数”中,教师可以创设花园的图像情景:树上有三个苹果,天空有两只小鸟,草地有一只小鸡等,先让幼儿叙述这个画面,教师再出示“数量记录图标”,让幼儿把直观形象的事物,用半抽象的圆圈中的颜色来表示,图示的方式理解和表示事物的数量。
(四)操作图标的有效使用
1.提取操作图标
操作图标的存在形式决定了它本身的不易显性,所以教师要对每次的数学活动内容有透彻的了解和掌握,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具体表现要有充足的准备,才能初步就本次活动来提取操作图标。操作图标的提取要反复进行,而且每次的提取要考虑是否合适本次的教学内容,是否合适幼儿,是否有利于幼儿轻松愉快地感知、了解、理解数学目标。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教育契机,才能够真正将数学巧妙地融入生活中。
2.明确操作图标的目标
教师提取了操作图标后,要了解这个操作图标为什么有这样的设计,明确操作图标的操作目标是什么,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活动。例如上面所举例子“比较大小”,许多教师只注重比较事物的大与小,但当中的记录目标却被忽略了或省去了。这样的操作图标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操作目标与意义。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幼儿在合适的操作图标的辅助下,能够在活动参与与运用中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有层次地呈现操作图标
在操作练习单中或在教师指导手册中的操作图标都是最后的呈现,这样的呈现方式让教师们认为这就是操作图标全部状态,同时使教师误导幼儿对操作图标的了解,让幼儿无法很好地掌握操作图标的目标。所以有层次性地呈现操作图标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必要手段。如上图2中的图标,教师第一步应先呈现的是长短不同的两个长方形,当幼儿理解了其意义后,教师第二步才呈现色块,告诉幼儿“色块想跟哪个做朋友”。这样的呈现方式能帮助幼儿形成数概念的逻辑准备,而操作图标的层次性呈现能简单明确操作的程序与步骤,弥补了教师语言对幼儿刺激有效时间短的不足,有助于幼儿思考的逻辑性与条理性的建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而小班幼儿是在使用物品、摆弄玩具动作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的,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教师懂得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