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 整合教学——构建信息技术乐学课堂的策略探讨

网友投稿 2018-09-16 10:05

摘要:只有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灵活转换学习任务形式,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文章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种具体方法,努力构建信息技术的乐学课堂。

优化教学资源,整合课堂教学,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着力构建信息乐学课堂有着重要意义。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找到了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种方法。

重视趣味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的课题导入

我经常通过游戏、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或当前的流行话题等导入课题,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学习“复制”时,我对学生讲述了聚宝盆的故事:老财主掉进聚宝盆后,财主儿子拉出好多财主爸爸。在逗乐学生的同时,巧用类比方法,将故事和Windows操作系统里的“聚宝盆”——剪贴板扯上了关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剪贴板的基本作用。

2.创设源于生活情境的课题导入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导入课题,让信息工具成为联系学生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媒介。比如我们在学习PowerPoint时,可以用其展示日常故事、校园生活;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及自选图形等知识点时,可以向学生展示Word制作的电子小报及贺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918/1005344060-0.jpg

融通生活内容,促进有效学习

1.生活化类比,促进知识理解

(1)空间类比,空间概念具体化

在三年级画图的“水平翻转”“垂直翻转”的概念教学中,由于空间思维能力限制,低年级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有困难。我用字母“F”来动态演示这一过程:将“F”水平翻转成“  ”,垂直翻转成“”。在教学Logo语言中的左转、右转时,将知识点通俗易懂地解释为时钟转向顺时针为右转,逆时针为左转,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间概念。

(2)功能类比,功能应用形象化

例如在学习文件(夹)快捷方式时,我将文件(夹)与快捷方式之间的关系比作“电视机与遥控器”,让学生做相似度比较后再理解,使学生印象深刻。

(3)程序类比,过程编辑简单化

例如在学习Logo编辑过程时,我对Edit编辑过程中修改原过程与定义新过程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其关键在于过程名的应用,即修改原过程必须用Edit+已经装载或使用过的过程名,定义新过程则用Edit+新过程名,使学生快速理解两者的区别。

2.生活化任务,提升学习内驱力

信息技术注重实践性,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单一地注重专业性容易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只注重趣味性又往往降低了专业要求。如何才能在两者间找到一种适当的平衡,让学生在一个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探求新知呢?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本内容之间寻找切入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获得在生活中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该首先向学生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去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实现对知识运用的迁移和深化,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Word自选图形时,我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制作新年贺卡”,任务要求如下:(1)称呼、正文、落款要规范;(2)要有边框或阴影效果;(3)有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填充效果设置。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个性化新年贺卡,附上生动感人的祝贺语,下课后仍意犹未尽地互赠着贺卡。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918/100535B30-1.jpg

关注有效整合,倡导学用结合

1.与语文教学整合

我在Word单元教学中,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来拓展教学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例如学习文字输入时,结合语文学科需要背诵的课文,开展默背打字竞赛;学习文字修饰时,让学生对自己学过的诗词等进行美化排版并插入图片,完成图文并茂的混排作品。

2.与科学艺术教学整合

如在学习物联网内容时,让学生了解电路板的基本原理,知道几个插口的基本功能,并利用Scratch软件来编程,做出一个会随声音而旋转的魔法小电风扇。学习画图中的颜色选择时,结合美术教学中的色彩对比、调配以及明暗度变化,引导学生对自己画的图进行美化。

3.与数学教学整合

在教学Logo语言正多边形旋转角度的计算时,结合数学定理中内角和等于360度,让学生知道每个正多边形的旋转角度为360/n。结合数学中坐标轴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画图区小海龟的坐标定位。

4 .与英语教学整合

Logo语言教学中会遇到大量的命令,这些命令其实都是英语单词或由单词简化而来。如RT指令就是Right(右转)的缩写, PD命令就是Pen Down(落笔)的缩写,Home命令就是“回家”的意思。学生了解了英语单词的含义后再去运用命令,既对命令产生理解,又可以灵活运用。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918/1005353464-2.jpg

巧用错误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1.预设导错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出现操作性错误,而这种错误大多可以被预测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利用这种错误资源,引领学生从错误中求知,在错误中探究。

如《修改图形》一课中,为了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我设计了“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这一环节。由于中间的几棵小树挨得比较紧,无法都用“选定”工具来选中,学生尝试多次都以失败告终。“会不会是‘工具’选错?”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时正是“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登场的好时机。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恍然大悟,纷纷动手操作。“成功!”“原来就这么简单!”学生的喜悦之声不绝于耳。

在这里,老师故设“陷阱”,引导学生用“选定”工具去分离图画。这个错误很好地刺激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经历了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从而内化了知识,明确了选定、移动不规则图形应该用“任意形状裁剪”工具。

在课堂上,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错一下、经历一点挫折,快快乐乐地“上一回当”,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

2.生成纠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很多老师预想不到的生成性错误。这些错误往往带有普遍性,且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宝贵的纠错资源。

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LearnSite这一平台的独特优势,对每个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以作品的形式提交学习成果,及时呈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性错误。在作品互评时,学生会发现作品中原来没有被自己注意到的错误,或发现其他同学出现的错误,对其及时纠正,再重新提交正确作品。在作品点评阶段,通过再现平台留存的错误作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或者全班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随机生成问题。

通过平台在线呈现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查自纠、互查互纠,再到师生共纠,这样的纠错方式既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又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迎合学生心理,灵活转换学习任务形式,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兴趣与学习过程产生共振,最终使学生具备在信息社会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