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言力专栏 | 为什么不要把STEAM教育当科研做?
2020-01-10 10:51
赵言力
STEAM教育实践者和狂热分子。本科毕业于暨南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数理金融专业。毕业后回国,在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担任高级分析师,独立开发了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卡资产证券化、REITs、融资融券资产证券化等多个ABS评级模型。2014年,离开金融行业开始了教育创业,创立了安徽新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开展研学旅行业务。因为难以接受研学旅行就是带学生出去旅游的现状,想要去开发研学旅行的课程,却难以实施。因此,2016年放弃之前的创业成果,创立思第未来学园,去做真正的教育——STEAM教育!现在,秉承着STEAM教育是一种普适性教育、不需要高端材料设备的理念,开展STEAM教育课程研发的工作。目前,思第未来学园的课程已经走入上海、合肥、长沙、威海等地多家教育机构。写在前面
本周一,坐在前往郑州的高铁上,难得刷了下群里面发来的课例。看到了老师写的关于指纹研究的STEAM课程,群里开始了关于这个课程是不是STEAM课程的讨论。其实,我很少参与这样的讨论,主要觉得说不清楚,怕引起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然而,关于指纹的课程,我个人觉得还挺有发言权的。因为刑侦科学课程我也研究了很久,自己在学校内实际进行过(是我自己上的,有对这个课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下咨询我,很有意思)。
指纹研究,我们究竟该如何设计课程?我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也有很多老师尝试这个课题。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警察利用指纹侦破案件的全过程进行一遍,这个课程会很丰满很真实。这样的课程,肯定是跨学科,又是真实问题,并且学生在课程中来探究,很符合STEAM教育的要求。但是这样设计的课程,就是好STEAM课程么?其实这么做课程,都不能称之为课程,充其量算是职业体验。
我发现老师们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会遇到两类问题,也是我们遇到过的问题:其一,课程问题不够真实,学生们解决的问题是虚假的,解决的过程也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其二,照搬真实研究或工作来做课程。其中,第二个问题往往做出来的课程看起来还不错。原因很简单,就是真的研究和真实工作的成果显著,而且符合STEAM教育的三要素。但是这种“课程”缺乏教育本身的要求:教育不是科研。
一为什么不要把STEAM教育当科研做?
与其说STEAM教育不是科研,我倒是觉得科研是高级版的STEAM教育更合适。所以,很多带着学生们完成一个课题,设计一个产品,我觉得都是STEAM课程。但是我真的希望,这样类型的STEAM课程越少越好。原因有两个。首先,适合中小学生的科研课题真的很少,这样我们能够涉及到的主题很有限。例如一些小发明、社会问题研究类型的STEAM课程很多,因为这些主题调查方法和知识难度也不高。
其次,这样的课程目的性很强,一定要出成果,不管是小发明还是研究报告。这样设计的课程,我们再强调过程性的教育,最后给学生们传递的信号还是看重最终的成果。
科研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要有成果,不管是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但是STEAM教育是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我们在没有成果的基础上,也是可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如果我们要求学生们像是科研一样出成果,或者类似的成果,要么会对学生们的要求过高,要么就会让课程局限性很大,锻炼能力的部分就会削弱很多。
二我们如何参考科研来做成STEAM课程?
从我们几年的课程开发经验来看,学生们能够掌握多少,远比做出的成果重要很多。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总结了几个技巧,在这里跟大家分享。1、将科研拆分成多个小任务
这个技巧应该是很多老师都在使用的了,但是我还是会看到老师们对任务的拆分做得不够细致。以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地震救援机器人设计》课程为例。老师将课程拆分成设计机器人、机器人结构、编程和检测。当然了,课程前面应该还有一些基础的调研,我没有看到。
但是这种任务的设置,对于初次接触工程设计的学生们来说可能就有很多问题。例如,设计图绘制有什么要求,机器人结构有哪些组成,设计要考虑哪些问题等等。而且,每个问题都还挺多内容可以扩展的。
如果是我们在设计这个课程,我们把任务拆分得更细。例如,将设计拆分得更细致,包括装置功能调研、使用材料选择、成本核算、工程作图等。有些任务甚至可能跟解决这个问题“无关”,但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之前,也不知道做的工作是否有关,所以都要去尝试。
同时,这些看似“无关”的任务,其实也在项目驱动下培养学生们的素养能力,学生们能够多学一点又有什么不好呢?
2、让任务变得更有趣、易操作,可以完全不像在做科研
无聊枯燥的任务安排,是STEAM课程最大的杀手。众所周知,发明和科研很多时候是很枯燥的重复性操作,背景研究有时也会很迷茫。如果让学生们也像科研人员一样去阅读文献、收集资料,课程还不如老师直接教学来的效果好。
所以,我们会把所有的背景研究任务,设计成有趣的活动或游戏。实验和制作,也会通过使用一些替代性的材料,让实验变得更容易实施,制作上也会降低很多技术难度。
像我们《身体内的水晶》课程,在小学阶段,我们并不用草酸钙和抑制药物,而是用更简单的糖晶体去模拟抑制过程。我们的这个思路也被部分老师质疑,认为STEAM教育的真实情景,就要什么都玩真的。但是我想问的是,你都玩真的,还要大学生研究生干啥?
3、老师让课程“不完美”,然后学生们去“完美”它
有些老师还是觉得,把STEAM课程上完了,学生们做出了成果,教学就完全结束了。我的观点是,课程虽然结束但教育才刚刚起个头,精彩的应该是在后面。
STEAM课程其实是学生们与真实世界接触的最佳窗口,课上短短的几个课时也不可能把一个问题完整的解决掉。我们一般会“故意”只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只从一个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们选择想要去解决的问题,根据已经积累的知识,学到的方案,在获取新的知识,自己独立地去做自己的项目。
这个过程,老师真就是给给意见,检查下进度就好了。而且,学校的实验室资源,互联网上的信息,也是足够学生们完成自己的项目。唯一制约他们研究的条件,可能就是补习班太多没时间了吧。
最后想跟老师们分享的一句话:不要被五个字母束缚,也不要被教学成果绑架,想想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其实好的STEAM课程就出来了(声明:除STEAM在线原创文章外,STEAM在线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STEAM教育在中国的传播,非商业用途,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