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流丨丰台区幼儿园STEM课程工作坊案例研修进行时

网友投稿 2019-11-28 11:33

“北京市2019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支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丰台区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提升项目STEM课程培训”自11月24日开班以来,在11月25日、11月26日,连续两天进行了专题讲座、案例解析、游戏体验、工作坊等方式,让参训学员了解STEM的原理、历史;STEM教育与核心素养;幼儿阶段的STEM课程标准以及STEM与幼儿认知发展等。本次参训教师通过课例分享、教学体验等,切身感受作为“孩子”的学习方式与心态,感受STEM课程的核心要素。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095562-0.jpg

解读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幼儿园阶段》拓宽教师中美学前比较教育视野

11月25日上午,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学区、科学与全球公民磁石学校幼儿园的专家,朱莉·布莱文斯和丽萨·麦克劳德两人配合,结合案例解读美国的科学标准和探究的主题,如“运动和稳定性:力与相互作用、能量、从分子到有机体:结构与过程、地球系统、地球与人类活动、工程设计”,两位老师结合幼儿园孩子的案例,如在校园里观察鼹鼠感知地球系统与环境,在游戏中用坡道设计滚动小球或小车来感知运动和力。两位老师列举的例子让大家感受到幼儿园活动的科学标准以及在幼儿园对儿童的课堂表现期望:学生在提出问题、开发和使用模型、规划和开展调查时,分析和解释数据,设计解决方案,参与论证,以及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时应表现出与年级相适应的熟练程度。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095U5-1.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02452-2.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02223-3.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03241-4.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0C53-5.jpg

探寻STEM成功的根源,从幼儿终身发展视角理解STEM

11月25日下午,美国教育联合会国际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李佩宁老师,以《STEM成功的根源:改变早期学习经验,培养终身思考能力》为专题进行讲座。他结合一个世界著名的挑战项目Harvard Business Review,观察不同行业如律师、幼儿、建筑师、工程师等参与比赛的结果,发现儿童的创造力也能高于平均水平,因此引发大家的反思:幼儿园对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是否在进步?幼儿园阶段STEM课程,可以做些什么?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12c1-6.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1D41-7.jpg

在李教授的讲座中,让大家明确幼儿园要培养的孩子将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因此幼儿阶段教育要助力于幼儿创造力、协作和毅力的培养。要求注重儿童的早期经验,并且基于脑科学研究,儿童的早期经验建立了大脑结构,已经为一个人终身思考的技能和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这都是STEM成功的关键根源。STEM学科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强大的思维能力、好奇心、探究、质疑、评估和分析,以及遇到新挑战是的强烈学习心态和信心。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15559-8.jpg

李教授以丰富的心理学、脑科学等理论为依据,帮助教师理解STEM和儿童认知发展。特别是STEM思维始于婴儿期,要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思考者,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游戏,孩子跟随成人引导的“引导性游戏”,也能在深思熟虑的问题和互动中塑造学习体验;STEM和儿童语言、思维的相互促进作用,优良的STEM体验能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实践性的STEM学习,能有效帮助孩子主动、自主学习,培养STEM技能和兴趣;在STEM学习中,儿童受到挑战和获得支持时,能处理抽象的想法和现象,李教授结合STEM学习的更开放的情境和问题解决需要,结合STEM学习的步骤和流程,来真正发展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关于STEM学习中,也伴随着“成长型”思维和心态,以及要求老师具备成长心态和教育策略,注重培养儿童的成长心态。最后李教授带着大家划重点,掌握儿童STEM学习和所有学习中的最佳学习工具:执行功能(EF)和社会情绪学习(SEL)能力培养,这对于做好幼小衔接和未来终身学习都有好处。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25124-9.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25629-10.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2D01-11.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22a4-12.jpg

丰富的工作坊案例研修体验,在实践中深度思考跨学科理解实践:什么时真正的跨学科?

在11月25日上午后半程和11月26日全天,Julie Blevins 和Lisa Macleod,开始工作坊学习研修,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多样的游戏材料和连续的游戏主题中,让老师们结合“工程设计”主题,采取连续案例设计、体验、改进,让教师体验到工程设计步骤和要点。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34F4-13.jpg

案例研修一:11.25上午,Spaghetti Structure棉花糖&意大利面条装置

老师们分6组,分组体验运用材料搭建最高的“棉花糖&意大利面独立结构”最后测量出最高的独立结构。分享评价环节:小组结合自己的设计、制作、改进,了解学习儿童的体验方式和学习过程,以及本主题的STEM工程设计蕴含的想象力、创造力;也让小组评价中汲取他人的设计观点,并让团队学会评价他人。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31607-14.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4KN-15.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45Q6-16.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54419-17.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5C12-18.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C3V-19.jpg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案例研修二:11.26上午,Bear Tower熊塔

结合25日的教学内容——独立结构设计制作经验和讨论出的改进方法,在今天的主题活动中,运用不同的材料进一步改进、实践。各组结合昨天的棉花糖&意大利面独立结构设计的经验,六个小组又进行深入尝试,用限定数量的12根吸管、超轻纸黏土等材料,让教师体验制作新的独立结构。最终6个小组分别做出不同结构的小熊塔,最高的达到73厘米!

在小组发言中,感受到各组经过头脑风暴,设计、操作的理念,不同熊塔的结构、连接材料、连接方法以及搭建步骤等。特别是Julie Blevins 和Lisa Macleod两位老师的点评和参与,让我们感受到教师对儿童创造力的尊重与支持,感受到结合不同的问题老师改进提升幼儿游戏经验的能力。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64193-20.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H239-21.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H105-22.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G2Q-23.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U202-24.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Q218-25.jpg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案例三:11.26上午,Bears Need Shade小熊要乘凉

两位专家以分享绘本故事《ROSIE REVERE ENGINEER》的形式,由绘本引发后面的实验——小熊要乘凉。

基于不同的游戏主题和任务需要,让老师们体验制作新的小熊要乘凉的设计,这是基于“太阳和影子”科学主题,让老师们通过制作,完成任务,感受到太阳角度和影子的关系。老师们各组充分头脑风暴,大胆想象,制作出来不同的结构、功能的小屋让小熊乘凉。特别是小组分享自己本组的观点,在一次次案例分享中我们惊讶于老师们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对儿童学习过程的评价与鼓励。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R611-26.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9EA-27.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196016-28.jpg

好玩的破冰游戏:11.26下午,传球挑战

让老师们在团队合作中体验随着游戏规则的加入,增强游戏难度,美国专家让大家在真实游戏体验中了解游戏的作用,要体验到随着儿童游戏的难度适应后,不断进行改进,加入规则、增加难度,增强幼儿挑战和信心。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02427-29.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06162-30.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025a-31.jpg

案例四:11月26日下午,Tower witha Bridge塔桥

在在最后的案例体验中,两位美国老师结合挪威经典故事《3 Billy Goats Gruff》,让老师们结合任务进一步体验作为儿童要进行工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教师们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来不同的结构、高度、功能的塔桥,挑战高度达到1.65米!在这样的挑战中,感受到教师组织儿童进行工程设计的流程,特别是参训老师体验过程中美国专家的点评与关注,也让老师们理解关注儿童创造过程,尊重儿童的想法。最后每组不一样的分析角度,让大家看到分析STEM讨论环节对儿童语言和逻辑推理思维的发展。

美国老师带领大家采取巡游方式,感受各组不同的观点和创意,感受到汲取他人观点的意义。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145N-32.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13417-33.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22051-34.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24J4-35.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33219-36.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36250-37.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45962-38.jpg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最后由李教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我们总结了美国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三维设计,特别是提到的五大领域与STEM课程的融合,让学员受益匪浅,关注学生认知发展;注重反思交流及评价,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情境的作用,融合的力量,关注团队合作的效果。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4FG-39.jpg

工作坊体验后的深度思考

在第一阶段将近两天的学习体验中,4个工作坊案例研修,体验到连续改进、有挑战性STEM课程,动手、想象、创造、合作,大家沉浸在科学游戏的世界中,乐此不疲;2个系统的专家讲座,让老师们探寻STEM成功的理论根源,找到STEM实践路径、流程,找到抓手。同步实现丰信教研社区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老师们结合小组发言、讨论,梳理观点和学习感受,每天都要做深度反思,结合当天的学习和已有的教研经验,深度思考如何在园内进行实施STEM课程的方法。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415Y-40.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5M15-41.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53428-42.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AH2-43.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130/11332A508-44.jpg

本次STEM课程培训,通过培训过程评价机制与激励制度,调动教师内在学习动机,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修、游戏体验等方式让老师们深度参与,从理论上、实践上让业务领导们学习与联系实现的深度思考。期待老师们能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促进转变!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