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编程是孩子重要的表达工具
21世纪,机器人编程将不再只是工具,它将参与到孩子认知的构建中,成为沟通表达重要的方式
米切尔·雷斯尼克(Mitchel Resnick)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学习研究教授,也是Scratch编程语言的发明者,人称“少儿编程之父”。
Resnick说,他发现孩子是通过与人和周围事物的日常互动来建构知识的,“知识不会像水倒进花瓶那样倾注在孩子身上。
相反,孩子在与玩具和朋友游戏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创造、修正和测试他们自己关于世界的认知。
也就是说,他认为孩子的想法不是外来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比如在幼儿园,一群孩子在地板上玩着一堆积木。两个孩子开始建造一座城堡,灵感来自老师给他们读的通话故事。
他们建造城堡的地基,然后在上面搭建瞭望塔。不断增加更多的积木,塔越来越高,最后翻到落在地上。
于是孩子们会重新开始搭建,并试图使塔楼更加稳定。随之而来的,还有孩子自发想象的故事。
对幼龄的孩子而言,游戏其实也是一种学习途径。男孩搭建塔楼,便于更好地理解结构和稳定性;
女孩们想象故事,便于更好地理解情节和人物。这样理解、创造的过程,就是孩子创造型思考,独有的成长方式。
很多人认为“创造力”是一件遥远的事情,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艺术家、设计师、发明家群体的专利,只有少数人才拥有。
Resnick却不这么认为,他将创造力分为大C创造力”和“小c创造力”。
“大C创造力”是人们创造出一些新的、从未出现过,并我们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事物。比如艺术家、科学家。
而“小c创造力”,则是普通的我们身上就可以培养的。它指的是,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构想出来的解决办法。
这个想法是否早就被别人想过都没关系,只要这个想法对你来说是新的,有用的,就属于小c创造力。
举个简单例子,发明回形针属于大C创造力,每当有人在日常生活中想出使用回形针的新方法,那就是小c创造力。
Resnick在培养孩子小c创造力得时候,喜欢用创造性学习螺旋的说法来看待孩子们的创造过程。
对于19世纪的孩子来说,写作或者绘画是表达的途径,而在20世纪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如同钢笔、画笔一样自然:
他们玩视频游戏,用手机发信息,进行语音搜索,在平板电脑上学习英语。
Resnick认为让孩子接触游戏并不是一件坏事,他还提出了一个假设:
“如果一个孩子沉溺于看小说而不愿弹琴,你还会为他花了太多时间看书而忧心忡忡吗?
如果他对写作非常感兴趣,不停写,不停尝试新的东西,并从写作这件事本身不断学到新的东西,你会觉得这是件坏事吗?”
他认为编程是一种语言,是未来孩子们表达创造力的一种方式。
就如每个孩子小时都要学习写作,虽然只有极少数人成为作家或者演说家,但有些人会一辈子写日记或者博客,未来编写代码也将是一种流畅的自我表达方式,它是一种写作能力。
因此他创造了Scratch,Scratch是一种图像化的编程语言。图像语言可以向更加复杂的编程语言转化吗?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