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引领未来,创新成就精彩——福建师大附中举行2019年福建省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研讨观摩活动
每年5月,对湖路上的蓝花楹愈开愈盛的时候,福建师大附中的校园科技节总会如期而至。17日,今年的科技节来了——却又与以往大不相同:
本次活动以“科教引领未来 创新成就精彩”为主题,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福建师大附中承办,各设区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中教管理部门负责人,省示范高中建设学校分管校长、科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福州地区省一级达标高中分管校领导、科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中校长等聆听了三场主题报告,并观摩了相关课程和活动。
福建师大附中首届科技运动会,与校园科技节同时举办。风能小车计时赛、铁丝陀螺计时赛等等体验性、操作性强的竞赛加入到科技节活动中,同学们动手体验、感受科学与竞技碰撞的火花。
同日,“科教引领未来,创新成就精彩”2019年福建省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研讨观摩活动在福建师大附中举行。校园科技节与科技运动会作为其中的观摩项目,迎来众多省内外专家与老师的参观与指导。
平台更高,创意更足,2019年的科技节的体系更丰富、项目门类更多、科技含量更高。
1. 共享培养经验,共育创新人才17日上午,2019年福建省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研讨观摩活动的主题报告在我校报告厅举行,由国内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省内外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学校,介绍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方面的发展趋势与工作经验;全省各地参与到创新人才培养当中的中小学教师代表、福建师大附中及福州时代中学的老师、福建师大物能学院、光电学院、化材学院部分同学听取报告。
首先是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罗星凯教授的主题报告《科技核心素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治本之道》。罗教授的团队在大量关于科技素养、科技教育的数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硬件投入低、学生兴趣浓的科技活动项目,由此打造的科技运动会逐渐从广西走向全国。罗星凯教授认为科技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兼顾科学与技术两个方面,要从“科学探究”转向“探究科技”;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能只盯住“高大上”的科技教育设备投入,更要充分开发和挖掘低成本工程实践项目的科技教育价值。
罗星凯教授
随后,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马建兴老师带来《STEAM教育——从平移走向本土融合》的专题讲座。马老师从STEAM的起源出发,阐述STEAM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并以他所在团队开发“苏式”STEAM课程为例,向与会代表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课程本土融合样本。
马建兴老师
最后,福建师大附中温青校长做题为《福建师大附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实践》的发言,从硬件设施、课程体系、师资团队等方面,介绍福建师大附中在科技教育、培养科学素养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全面发展的优良办学传统。
温青校长
三场讲座以真实案例,结合大量数据、研究与开发,同与会代表们分享了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教育的丰富经验,富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实践性。
2. 参与创造快乐,科技点亮未来下午,天公作美,连日未歇的雨水在午后渐停。阳光铺洒在田径场,2018-2019学年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科技节暨首届科技运动会开幕式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领导老师们到场观摩。
科技感十足的火箭发射、歼十飞机模型飞行表演加入到今年开幕式中,同学们欢呼连连、兴趣满满。
表演后,阮云副校长作开幕式讲话,激励全体同学充分利用科技节这个平台,走进科技、体验科技,勇于拥抱突飞猛进的科技新时代。
阮云副校长
开幕式后,同学们期待已久的校园科技节曁首届科技运动会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全面展开。本届科技节的口号是“参与、创造、快乐”,同学们亲身参与、全情投入到门类众多、内容丰富的科技节活动中,创造创新、获得快乐。
本次科技节的项目有:
◆◆ 活动课 ◆◆
·飞行器的设计与制作·
·航空模型制作与飞行·
·创客工坊——Aduino智能微控应用·
·探索生物的微观世界——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植物组织培养·
·让铁丝转起来——铁丝陀螺的设计与制作·
·基于“超级画板”下的数学探究活动·
·实验化学·
·小学二年级编程课“裤兜静雅行”·
◆◆ 科技论坛 ◆◆
·核电科普讲座·
·贝尔湖的前世今生·
◆◆ 科技展示 ◆◆
·2015-2019福建师大附中科技教育成果展·
·美丽的化学图片展·
·数学之美图片展·
·细菌画作品展·
·机器人舞蹈秀·
·3D打印体验与展示·
·Aduino智能控制项目展示·
◆◆ 科技竞赛 ◆◆
·U CAN U UP闯关赛·
·风能小车计时赛·
·纸桥承重赛·
·铁丝陀螺计时赛·
·地理信息图制作比赛·
此外,还有科技话题辩论赛、科幻征文大赛颁奖典礼、细菌画制作、陶艺、烘焙制作体验活动等。
在同学们中最具人气的活动是包含了“U Can U Up”闯关赛、铁丝陀螺计时赛、风能小车计时赛、纸桥承重赛、地理信息图制作比赛等科技类竞赛。那些原来只出现在课本中的公式,成为了真正考验的动手能力的比赛项目,其中对技术细节、耐心毅力和精益求精的要求与工匠精神完美契合。专注的神情、细致的操作、快乐的体验,让科技节真正成为了同学们拥抱科学、运用科学、收获成就感的节日。
本次科技节还在活动现场安排了12个印章集结点(12个印章底部分别是“福、建、师、大、附、中”和“以、天、下、为、己、任”)。同学参加活动集满6个或12个印章便可兑换相应的附中文创礼品,对科技节的美好回忆又多了一分。
将同学们的年龄特点与喜好,同培养创新人才、养成科学素养的目的相结合,本届校园科技节活动不仅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还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引领同学们走进科学的殿堂,汲取科学的养料,提升科学的素养。
3. 附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今年的科技节虽落下帷幕,但附中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早已渗透在日常的方方面面。
◆◆ 全面发展的办学传统 ◆◆
建校138年以来,附中的师生们始终践行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校训;在发展中,附中形成了三大优良传统:革命的传统、学习的传统、全面发展的传统。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而今,我们身处于一个品质与效率的时代,科技发展速度一日千里,新科技成果日新月异。附中学子唯有培养自身科学素养、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才能肩负起“天下”重任。不仅在科技节这一天,在日常教学的每一天当中,学校都注重附中学子良好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让同学们对科学保持探究的兴趣,关注科学现象、前沿科技。
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以陈景润为代表一大批院士和科学家,他们为社会作出令人瞩目的贡献,也激励着一代代附中学子勤奋学习、求实创新。
◆◆ 一流的硬件设施 ◆◆
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附中是认真的。
附中校园里有一整实验楼,化学、物理、生物学科的实验在这里进行。这里不仅有齐全的、高中阶段实验必备的器材,还有不少中学里鲜见的高端设备:电子显微镜、无菌培养箱等等。实践出真知,附中一向重视各学科的实验课,并大力从设施上给予支持。
附中校园里还有一整栋功能教室——润德楼。陈景润的“润”、侯德榜的“德”;同时,寓意“以德润身”,一语双关。这栋楼里,有历史专用教室、劳技专用教室、地理专用教室、陶艺专用教室、书法专用教室、舞蹈专用教室等等各学科专用教室及校本课程教室。用心的氛围营造、高标准的设备配置,为同学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异的条件。
◆◆ 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体系 ◆◆
附中丰富的校本课程,是“全面发展”办学传统的具体举措之一。从科技(如多旋翼飞行器创新课、人工智能初步),到外语(如西班牙语入门、英语电影欣赏),到计算机(如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Python编程基础),到音乐(如合唱、西洋管弦乐),到体育(如网球、花样跳绳),到本土文化(如传统软木画),到动手实践(陶艺、烘焙),各式各样的课程带领同学们拓展视野,培养特长爱好,提升动手能力,感受地方文化特色,同时也为同学们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 专业的师资队伍 ◆◆
丰富的校本课程,需要专业的师资。附中通过挖掘、培训、引进、外聘,壮大、提升学校的师资队伍。
挖掘除专业之外,另有特长的教师、教辅人员,担任校本课程老师。我们有“不会烤蛋糕的化学老师不是好学霸”之陈璟老师,她既是严谨的化学老师,也是甜美的烘焙老师;还有“不会智能微控的实验师不是好爸爸”之谢聆老师,他既是物理实验师,又是Arduino智能微控应用老师。
谢聆老师
同时,学校也组织老师们参加校内外的专业培训,以适应当下教育的要求,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附中办学的始终。正如上文提到的,学校配置了无菌培养箱等一系列组培实验设备,相应地,也组织老师们到高校的组培实验室参观学习,再为同学们开设“植物组织培养”校本课程。
何云霞老师
此外,学校还通过引进、外聘相关专业人才,扩充校本课程教师队伍。比如,“航空模型制作与飞行”的薛丙老师。薛丙老师小学三年级便接触到模型制作,原先就是附中航模制作的优秀教练,带领学生屡获大奖;退休后,学校又将薛丙老师返聘回校,继续执教。还有刚刚带领同学们在5月17日举办的第17届福建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获得高中组VEX工程挑战赛冠军的夏洪江老师,原来是附中一名陪伴孩子研究VEX机器人的家长;因为他研究深入、动手能力强,后来学校聘用他成为机器人项目的指导老师。还有陶艺课程、软木画课程等,学校都针对性地外聘非遗传承人向同学们授课。
薛丙老师
求索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附中人以实际行动与辉煌成绩相传承的优秀传统——培养创新人才,我们一直在路上。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