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课程,做科研,做研究型明师一一徐汇中学召开科研与课程月总结表彰大会
2019年4月26日,我校开展了科研与课程月展示暨总结表彰大会,主题为“做研究型‘明’师”。活动由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史莉莉主任主持。
活动伊始,小礼堂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我校科技创新课程的宣传片和慕课课程教学片段。这些宣传片和慕课课程全由执教老师自主制作,为鼓励这一批汇学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学校为他们颁发了“汇学校本课程优秀宣传片奖”和“汇学校本课程优秀慕课奖”。
我校拥有一支充满实力的科研队伍,各学科的科研员在曾宪一校长和史莉莉主任的带领下,在科研方面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体育组的吴霞老师作为代表,带来了主题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科研员经验分享。吴霞老师提到,科研员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关注、讨论、引导、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具备严谨的科研态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养成总结反思、记录的习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争做研究型教师。
我校拥有一批敢于创新的教师,努力建设各类科技创新拓展课程,为学生的多彩发展提供了平台。地理组的曹骏骅老师和信息组的王肖莲老师围绕“课程开发与实践”作了主题演讲。曹骏骅老师的交流主题为“地理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与实践”,他以学生课题作为案例,提出源于生活实际、基于必修课程、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经历。王肖莲老师的交流主题为“如何成为跨学科复合型课程教师”,目前她正在尝试将Arduino程序控制课程与3D打印课程、美术课程进行融合,打造跨学科的课程平台。她提出作为跨学科复合型课程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重组,积极开展跨学科合作实验。
我校拥有一批专于研究的老师。截止2019年2月,我校共立项2个部级课题、6个市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28个校级课题。胡闵爱老师以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为例,为大家分享了如何进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胡闵爱老师认为,科研能力是学习和工作中终身受益的能力,在认真实践做课题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能力,学生的成绩也随之提升。时代在变,学生需求在变,围绕教学需求,唯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或领先时代潮流。
最后,曾宪一校长为四位老师的分享作了精彩点评,高度肯定了汇学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
曾校长说:感谢四位研究型教师的精彩演讲!
吴霞老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体育成绩也是用脑子教出来的。年轻老师是可以做好科研员的。小学科老师同样可以做研究,同样可以做学问,同样可以取得优异成绩。所以做研究型教师要从年轻时做起,要从我做起,学校未来的希望在于年轻教师。
曹骏华老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抓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提供的课程平台,借好外力加上自身努力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建设者评价者,都可以成为学生做课题的优秀指导教师,教师有研究能力,才有可能更好的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生,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做研究型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王肖莲老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不断深入学习,只要认真挖掘自己潜能,只要有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心,你就会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教师,才会指导学生有小发明小创造,你就有可能真正的在实施创新教育,教师有创新创造能力,善莫大焉,所以,我们要构建研究场,让教师努力成为研究型的创新型教师。
胡闵爱老师现身说法告诉我们,所谓的教师职业倦怠期高原期,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机结合,我们就可以既把课上好,又把成绩考得好,还能把研究做得好,我们就会成为区域的名师,明明白白的老师+著名的老师,年纪稍长,正是提炼总结我们教育教学经验的时候,正是我们的成熟期。所以希望学校有更多的智慧型研究型成熟的资深教师。
我们要建设研究型创新型学校,培养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研究者光荣,创新是使命,专业成长是目标,科研和课程是高端教师成长路径,我们努力打造徐汇区最好的师资队伍。
大发展年代,我们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我们致力于发展学校文化:研究文化,课程文化,向上文化,汇学文化——凝练学校文化特质,塑造文化辩识度高、特色品牌知晓度高、师生家长参与度高的汇学文化形象。
历史有根,文化有脉,课程有魂,品牌有名。我们要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科技特色最好的中学!
我们要在传承中发展,创新中发展,发展中创新!
我们努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办学,高水平管理!!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