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一种思考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建立
思维导图
让
说到思维导图,没有接触过的会认为离自己很遥远,觉得门槛很高、很难,不知道思维导图能做什么,好像是专业人士才会使用,其实思维导图人人都可以使用,而且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创使人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
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在很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记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然而十几岁时,他的思维变得一团糟,于是开始讨厌记笔记。记得笔记越多,他的记忆力越差。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他开始在关键的词语和在观点下面画上红线,并将重要的地方画上方框,他的记忆力奇迹般地提高了。他慢慢地开始研究如何清理思路和高效记忆,于是就是这样一步步思维导图也就产生了。
思维导图的最大的两个好处就是方便记忆和理清思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内化知识,这也是提高知识吸收率的重要原因。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快速阅读
用思维导图指导快速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可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如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那么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成就也会更高。随着现代社会节奏不断加快,资讯产生的速度远远大于个人的接收速度,如果还使用普通的阅读方法已经难以跟得上现在的社会节奏,所以快速阅读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阅读思维
如何构建阅读思维框架
一、构建框架
可以直接将书籍的目录录入到思维导图中,也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部分录入。主要的目标是将书籍中最重视的部分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维导图中。
二、录入重点
将书中的重点论证部分录入思维导图,同时将自己摘录、勾画的部分录入,这个时候不必变更书中原句,简单的录入即可。这时有两种内容,第一种是和书籍框架及论证有关的,放入导图的对应分支下,第二种是与框架无关,可以在导图中建立一个杂项分支,将所有内容统统扔进这个分支下。
三、调整方式
如果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思路或者纯粹和作者有关的东西,那么绝对不关心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如何,但是在书中可能关心其中某些部分。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关心如何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
四、论证引入
将内容和论证放入相应分支中,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构建,这时候就是该细化的时候了。
五、细化语言
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楚,需要将书中原话转变成自己理解的话语,尽力简化。同时,将这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六、处理杂项
大家没有忘记杂项中还有很多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句子,有些内容可以放入前面整理出的框架中,有些东西则和全书整体框架并不相关。
思维模式
一种思考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建立
思维导图的学习从最初的接触到开始在的与生活中的尝试应用,熟练应用,这是时间累积的过程。从一无所知到知之不多,再到知之甚多,是知识的积累,也是经验的积累。刚刚开始学习思维导图要的学的有招有式,有板有眼。因为是刚刚开始接触,所以需要大量的复制,这样逐渐建立一定的思考模式和思维方式,这是一个把思维导图融入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历程,一种新的思考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建立。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