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之恋

网友投稿 2018-07-05 11:16

提起思维导图,跃入脑海中的第一形象,是无数个大括号以及由它们所引出的许许多多框型文字。第一次接触手绘思维导图,则源于妈妈商学院的线上课程。还记得当时听课的感受是“老师画的图真好看”,至于手绘思维导图的真正意义,我是没有什么理解的。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07/1116452961-0.jpg

机缘巧合,正好赶上老师的线上督导课程。犹豫中报了名,以满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前期作业主要以临摹为主,虽然很想自己创作,但脑袋空空,无从下手。而临摹想要做的好,也不容易。但因为有了参照的模板,作业的难度降低了许多,让更多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画”上面。画得好,会给人信心,毕竟看起来是否好看是大多数人对思维导图的第一直观印象。临摹的缺点在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模板的存在限制了思考的深度和想象力。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临摹却是必要的。在类比中,你会发现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差距,从作品中,你可以看到自己的优势,甚至老师的“瑕疵”。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作业,是用思维导图画出目标管理原则(SMART)。原文很简短,用五小段文字分别介绍了目标的明确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实现性(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和时限性(Time-based)。这只是些简单的文字,没有生词,更没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可是要从中提炼出关键字,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却是那么的难以做到。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原来理解和表达之间的距离咫尺天涯。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07/1116455435-1.jpg

所幸,老师给了模板思维导图。参照模板,对文字进行深加工,提取关键字,最终形成自己的表达。这次作业,让我认识到,思维导图的意义不在“图”,而在“思维”。大脑对文字的理解是获取知识的表象,它会让你知道“什么”。而真正懂得文字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则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产生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正好顺应了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从理解文字、思考关键词、落笔画图,再到通过导图进行表达,完美实现了对新知的掌握。

在这个读图的时代,图片可以吸引读者的关注,从而诱导他们去挖掘图片中文字的含义。而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调动左右脑的功能,使大脑全方位运转。以思维导图呈现的内容,结构完整,分支明确,读者可以清晰的看到作者的思路模式,因此对话与交流会更加通畅,由此产生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707/11164563U-2.jpg

这次思维导图课程之旅,不仅让我感受到思维导图的魔力,更让我体会到践行的力量。

所有的不期而遇,都发生在过程中!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