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人工智能进校园,幼儿园就要开始学编程了吗?
自从国家制定了新的教育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走进校园,各地的编程班就在一夜之间开遍了大江南北。
这两年政策不断细化,人工智能课堂甚至已经下沉到了学龄前阶段,于是很多人开始惊呼,幼儿园就要学编程了吗?
这个说法真是让我莫名惊诧。即便是风靡全球的在线编程社区Scratch的低幼版ScratchJr,也建议孩子最起码要在5岁以上才能使用,真不知道再小的孩子还能学些什么。
就拿新西兰来说,它在最近几年的未来教育指数排名中始终排在世界前列,按说面向未来的教育,最该重视新技术学习了吧,但也从来没听说过哪所幼儿园在教小朋友学编程。
更让我好奇的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一些专家编写了一套适用国内幼儿园的人工智能教材。我最近翻完这本书的小班版之后,觉得真是有写点什么的必要的。
整本书都在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让幼儿园小朋友学编程,真的没!必!要!
这套书是给幼儿园老师编写的教材,里面的内容看上去跟新技术没有太大关系,更像是生活常识的引导和梳理。
比如照镜子。认识镜子中的成像,镜子会放在家中的哪些位置,镜子有什么样的形状等等。
我能理解专家在书中透露出的意图,但恕我直言,这书写得太不好玩了。
看那些陈旧的表述方式,立马能脑补出一幅“老师坐在黑板前,小朋友排排坐手背后,举手回答问题”的画面。所以我也懒得举书里的例子了。
不过这套书也有让人安心之处。
看书中的内容设置,业内专家表达出的建议是,要对幼儿园小朋友进行相关的思维启蒙。面对人工智能将颠覆人类社会的未来,从幼儿阶段开始进行思维训练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乐高之父、Scratch创始人米切尔·雷斯尼克引述美国一位教授的分析,“现在的小学生,大概有2/3会在将来从事目前尚未发明出来的工作。”如果现在的孩子们不懂技术,不了解技术背后的逻辑,那么,他们怎么能够胜任这么极富挑战性的未来呢?
在与一位业界资深人士中年码农深入交流之后,我决定把他凭借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分享出来。
这位又名怪兽爹的程序猿,在童年时代因为玩红白机而爱上了编程。怀揣着编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子游戏的梦想,他在六年级那个狂欢的暑假,最终发现小霸王学习机附的编程说明书错漏百出。
今天是我与他的琴瑟和鸣精诚合作,介绍四种与编程相关的思维能力,以及适合低龄孩子的培养方式。
为此,怪兽爹还打了包票,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心,孩子不用上编程班,照样能顺利对接小学和中学的技术课堂。
一起来检验这位玩物得志的兄弟说得是否在理吧。
1.
>>>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能力对任何一门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编程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所使用的各种活灵活现的应用,背后其实是抽象的程序语言。抽象思维是程序员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能力。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2-7岁的儿童划归为“前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们开始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处在“前运算阶段”的学龄前儿童,应该着重发展这种能力。
其实孩子们已经在玩耍中不自觉地在运用抽象思维了。
(自制可以吸曲别针的吸尘器)
孩子们都喜欢扮演各种角色,他们有时候是小医生,有时候是消防队员,一会儿装作手里有听诊器,一会儿又坐着“消防车”要去救火——假装有一种物品,就是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
除此之外,家长们其实随时随地都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抽象思维,无论是学习数字,还是学习语言,都是具体和抽象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迁移。
比如五个草莓吃掉了三个,还剩下两个,是否能用5-3=2来表示;讲一个故事,主人公是只兔子,但经历的故事可能是小朋友自己的旅行见闻。
小怪兽现在很话痨,在家的时候,我和怪兽爹常常戏精附体绞尽脑汁地与她一起表演舞台剧。
像小怪兽这个年纪,想象和描述的能力还很不足够。她会千篇一律的讲雷同的情节,或者从开始直接跳到结尾,没有中间的过程。我们跟她一起表演的过程,就是在强迫她用既有经验来参与未知情节,使用语言描述虚拟事物的过程。
小怪兽非常喜欢表演《青蛙佛洛格》。她扮演佛洛格,我跟她爹扮演小鸭和小猪。《青蛙佛洛格》小怪兽读过很多次了,表演的时候,她会说出佛洛格在书里的原话。为了打破她的套路,有效地促使她思考,我们每次都会篡改情节,制造一些新问题,让小怪兽去解决。故事于是变成了新的,她的思考也不由自主地变多了。
2.
>>>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通过观察,发现不同对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一组事物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特征。
当总结出事物的共同特征之后,又可以从一般回归到个别,根据共同规律来认识具体的事物,这就是演绎。
归纳和演绎在编程中是如何来应用的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程序员要设计出一个程序,测试三条边是否能够组成一个三角形。
我们都知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假定这三边分别是a, b和c,程序员会写程序:如果a+b>c,a+c>b,b+c>a,三个条件都满足,就可以组成三角形。
当然,现实中的程序会很复杂,需要遵循的规律也不是现成的,程序员需要自己归纳,并用程序语言描述出来,最后应用在现实中。
在孩子们眼中,事物最初都是具体的,归纳演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从鼓励他们寻找食物之间的相似性开始的。
滑板车、自行车、轮滑,这三者有什么关系?
桔子和胡萝卜,这两者究竟有没有相似之处?
蜜蜂在樱花中采蜜,那它也会在桃花中采蜜吗?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启发式提问,锻炼归纳能力的小游戏也不少。
比如按照颜色归类
按照用途归类
或者更难一点,在坐标系里选择同时具有两种特征的对象
3.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怪兽爹最为推崇的一种思考方式,他在家也乐此不疲地践行着,到底什么才是程序员的基本修养——每当我被电子设备的bug整疯时,是他从我手中夺下了马上就要砸坏的电脑,开始耐着性子,抽丝剥茧,从问题出发,倒退寻找到症结所在。
这种守护家庭财产的英勇气概是我们家庭稳定团结的重要根基。
按照怪兽爹的说法,一个程序从撰写,到编译,再到运行的过程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漏洞机会太多了。运行中一旦出现问题,就得在千千万万个线头中不断往回捯,不但要使劲浑身解数,时常还需另辟蹊径,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你登录邮箱时显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逆向寻找登录失败的原因共有三条路线:或者用户名错,或者密码错,或者都错了。在这三条路线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首先排查最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试错、排除、深入,这是一个基本的逆向思考的逻辑。
对于小朋友来说,最基本的逆向思维是思考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糟糕,冰箱的牛奶喝光了!我会问小怪兽,“怎么办啊?下一次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
有很多小游戏也非常锻炼逆向思维能力。
小怪兽两岁时非常喜欢从图书馆借不规则的拼图玩。拼图形状不一,需要相互咬合。最开始,小怪兽发现有一块怎么也放不进图里时,会急得大叫,认为是拼图专门跟她作对。后来她渐渐理解了拼图的玩法,当发现进行不下去时,她会挑一部分拆掉,再选择更合适的拼图块填进去。
这无论是对观察力、精细动作的发展,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遇挫时的抗压力都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如果是四五岁的孩子,还可以练习说反义词,或者玩“幸运”和“不幸”的游戏。比如,你以“幸运的是,来了一辆公交车”开头,让孩子再以“不幸的是”接下去,比如“不幸的是,我的鞋带松了,我系鞋带的时候公交车开走了”,由家长提出不同的话题,让孩子给出一个转折的答案。
4.
>>>宏观思维<<<
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就算你觉得自己很不起眼,但也应该想想自己处在在整个公司或者整个行业的什么方位。
从整体全局考虑问题,对编程来说格外必要。
如怪兽爹所言,每一套宏观的程序都是由一个个微观的小程序组建起来的。一个程序员面对的虽然是细节,但它将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牵一发动全身,每一块都会决定整体的成败。同时,编程时还要考虑到未来扩展的空间,这些因素都要在写程序时提前考虑好。
对于小朋友来说,考虑全局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话题。不妨先从考虑别人开始起步。
在小怪兽的幼儿园里,老师有时会组织小朋友玩合作的游戏。
比如运输皮球。小朋友两两一组,用报纸抬着皮球往前走,看哪一组皮球不会掉落。
小朋友有很多机会尝试什么叫做“共赢”。
(两个人都想提购物篮,最后协商一人提一边)
有次小怪兽和好朋友一起去动物园玩,在两人的央求下,我们买了一只冰激凌,让两人分享。该怎么分,两个人商量,不拿出统一的意见来,冰激凌就不给到她们手里。最后两人决定轮流吃,一人吃一口,在交接的时候,两个人都分外小心,因为她们知道,冰激凌一旦掉在地上,那就谁都吃不成了。
看完了上述这些能力的表述,其实很多时候,它们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数不清的机会去锤炼自己,有朝一日水到渠成之后,理解起具体的编程原理来,一定会是茅塞顿开的感觉。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未来成为技术的主人。你们的未来,必将会使我们自叹弗如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