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代替了你工作,我们的孩子该如何应对未来?

网友投稿 2018-06-24 09:45

       当“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它能代表的意义,除了“科学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或许还有“机器已经可以替代部分大脑”。当人工智能时代来势汹汹,社会秩序激烈变化,以往的社会经验即将贬值,我们如何在未来安身立命?我们的下一代,又该如何应对这个未来?

1.1997年,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强棋手之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对战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第六盘比赛仅走了19步,卡斯帕罗夫沮丧认输,整场比赛甚至不到一个小时就胜负已分。自那时起,世界上最厉害的国际象棋大师就已经不是人类了。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626/0945501c6-0.jpg

2011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登上美国问答节目《危险边缘》,向获得过73次冠军的肯恩·詹宁斯发起挑战。当詹宁斯与另一位选手在全国观众面前被“沃森”被淘汰时,詹宁斯说”我就像80年代汽车工厂里的工人,站在流水线旁边,眼睁睁看着机器取代自己。“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626/0945503338-1.jpg

        未来已来!我们应该让年轻人和孩子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拥有迎接未来和创造未来的力量?或许,教育是我们能为孩子铺就的唯一出路。如何教育?教育什么?谁来教育?已经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2.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当我们表面上已经认可“考分不代表一切”,而实际上却总被周遭的一切裹挟着判断和行为,北京突破10万元每平的学区房就是例证。在教育这件大事上,即便大家都认可孩子们不应该早早开始上补习班学习,但看看教授家的孩子也上了,我们依旧会忐忑地跟上“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步伐。知行合一在教育这件大事上千百次地拷问、考验着中国家长的内心。道理很简单,但是破局的途径确是最难的。

回顾现代标准化教育系统的建立,它发端于工业革命时期,距今已有约200年。这200年中,教育系统如同流水线一般,为全世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富有毅力和高度逻辑性,懂得遵守秩序的人才。但当秩序已经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不断挑战、改变、重建的时候,传统的标准化教育,真的能为这样的未来提供充分的人才吗?

不能否认传统标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相信在过去的200年中,现行的教育体系也一定做着改良。但是面对更快、更变化激烈的未来,我们一定也需要尺度更大、更多元的创新。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626/0945501302-2.gif

3.有些人已经开始破冰。

芬兰教育部长Marjo Kyllonen认为,已经沿用200年的分科教育系统,为过去200年全球的人才教育做出了贡献,但目前我们更需要适合21世纪的教育体制。2015年,芬兰开始“破壁”原先的单一学科模式,改为“实际场景主题教学”。

这样在进行尝试的还有High Tech High charter school。这所已创办17年的美国特约中学上课不发课本、没有成堆的纸质作业、没有期中考、期末考,甚至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上课就是做手工、进行小组讨论……老师们不会进行针对标准化测试的教学,但HTH学生们的标准化测试成绩不仅仍然比当地平均成绩高10%,学生们还拥有了极强的创意、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很多HTH毕业生,都进入了哈佛、斯坦福、MIT等世界一流名校……

所学校使用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教学法,老师没有统一的课纲,想教什么、教多少,完全由老师自己决定。学生只需要不断“创造”,在老师指导下做家具、设计机械、自己研究一段文明的兴衰原因,讲给老师听……考核时自定一个项目,用一学期的时间和同组搭档进行项目创作,你的期末总成绩,取决于展览日的项目展现,展览项目可以是自编自导的舞台剧、自己制作的机械模型、绘画和摄影作品等。害羞的女孩为了编排舞台剧发现了自己的导演天赋,进而变得开朗自信;时间管理能力较弱的男孩搞砸了展览,在短时间的挫败后,他最终重新完成了作品,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和自信……这样的案例在这所学校里比比皆是!

尼尔·平克说过:“世界将属于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创造力、具同理心、能观察趋势,以及为事物赋予意义的人。我们正在从一个讲求逻辑、循序性与计算器效能的信息时代,转化为一个重视创新、同理心,与整合力的感性时代。”一个人的成就,来自于他创造的事情。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教育环境,让孩子理解世界是个有趣的地方,从而去了解它、探索它、改变它、推动它。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