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到学习,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孩子的未来?我们如何应对?
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时下一大热词。不管你是否在意、是否愿意,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悄然来临。那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学校教育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学生学习更加自主
人工智能改变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指向是实现每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
古代的教育依赖的是年长者对年轻一代的口耳相传,私塾制、师徒制下的个性化教育,只是少数人的专利。造纸术、活字印刷术以书籍的发明,让知识的普及、学校教育的普及有了可能。
伴随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现代学校制度得以确立,这才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学校教育,这在教育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教育的内容、形式、节奏,按学生年龄分班,以课时为准,整齐划一,标准一致。
可以看出,过往的岁月中,教育经历了少数人的个性化教育(主要体现为教育中的师徒制和私塾制)到多数人的标准化教育(主要体现为班级授课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这其中,既离不开制度变革的保障,更需要有技术的支持。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将迎来多数人个性化教育阶段。如果说中国古代的因材施教的理想体现在少数学生身上,那么,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对多数人、乃至对每一个人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丰富的在线资源、智能的诊断与推送等,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和个性化地学习。当今的学校教育已经开始体现这一特点,并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师工作将更具人性和创造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解放教师在认知领域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以及部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都可以由机器来完成。
学生作业的自动批改,在线学习的智能支持和服务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甚至技术解决问题的效率要远远高于教师。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智能诊断系统对学生作业的批改的效率、反馈的及时性等远远高于教师。
所以,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将教师从大量的重复性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样教师就有了更多时间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交流与沟通,组织学生参加更多的活动,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设计等,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人的不可被替代的作用与功能。
从知识分类的角度而言,认知领域的教学交给机器,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教育以及动作技能领域的教与学。
从我国古代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言,“传道”“授业”的功能部分可以由人工智能来替代,“解惑”等更具创造性、更具有人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做得更多、更好。
课堂教学更多实践和体验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学习打破了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均可在线自主学习。那么将师生聚集在一起的课堂教学有哪些不可替代的功能,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
和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不同,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应有更多的实践和体验、更多的活动和交流。未来学校课堂可能会有诸多形式,翻转课堂应是其中一种。
基于学生课前在导学任务单帮助下的在线自学,来到师生面对面的课堂上,更多可能性将得以展开,人文社科类的课堂,师生、生生之间可以有更多针对问题的深度研讨;物理化学等实验类的课堂,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探究实验;音乐美术类的艺术课堂上,师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艺术鉴赏和创作;语言类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口语对话练习。
与此同时,基于学生在线的自主学习,学校可以组织更多的社会实践,开展更多的活动,丰富和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更加主动活泼,学习内容更加综合,切实改变当前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为主、知识接受为主的现状等,这是人工智能改变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
教学管理更富弹性和灵活性
和上述移动互联时代学生学习时空的改变相一致的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需要更加灵活、更具弹性。每节课不一定是现在的40分钟,每天也未必是7节课。
学习论早就指出,针对特定的内容,为了达到特定的掌握程度,每个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10分钟即可掌握,有的学生需要30分钟。掌握是一个常量,学习时间则是变量,当然学习的变量还包括学习的材料、学习者个人的天赋以及学习的形式等。
以往在特定的教室内,在统一的时间内学习统一的内容,进行同样的评价的班级授课制度,在历史上,对于满足大工业时代对大批受过教育的人才的需求,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班级授课制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制度,也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弊端。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管理需要更具弹性,基于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掌握程度进行调整。目前美国日益增多的虚拟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即拉长教学管理单位的周期,学校以学时、掌握程度即学分考核学生,至于学生在什么时间学习、每次学习多长时间,则由学生自主决定。
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和客观
评价是检查并促进学习的重要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学习评价,尤其是诊断性的学习评价,是人工智能之于教育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也催生了诸多智能诊断产业。
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相一致,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人工智能平台随时主动收集、自动抓取学生学习的各个数据点,形成针对所有学生和每个学生的数据集。
基于特定的分析模型,平台快速及时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形成诊断评估报告,并给予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发展建议,切实做到一个学生一把尺子、一个学生多把尺子,促进学生做最好的自我,改变一把尺子评价所有学生的现状,让评价更为科学、客观和及时。
综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将在学习形式、教学形式、教学任务、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深刻改变中小学目前的现状。
这些改变在有的学校已经发生,有的学校还缺乏应有的回应。未来已来,将去未去,当前教育界一方面对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充满期待,期待着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能引领教育的一场新变革,另一方面,却面对眼前的、自己面临的变革畏手畏脚,害怕变革带来眼前利益的失去。
文︱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 陈玉琨 田爱丽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人工智能带来哪些新的职业前景?
孩子们如何学习人工智能?
北京师范大学边玉芳教授、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鲸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光宇、清华与哈佛联合培养博士生刘泽华在某个论坛上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焦点一: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未来的教育和学习?】
“人工智能不能代替教师,但教育绝对不可能拒绝人工智能。”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认为,尽管目前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改变还比较缓慢,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改变一定会发生。人工智能中的语音技术、虚拟技术等早晚会有一天进入教育系统影响我们的教学,也会影响到学习,带来一个新的教育天地。
北京师范大学边玉芳教授介绍,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人们学习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学习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学习。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学习的内容也不仅是知识和技能,也还包括跨学科的学习,以项目的方式、活动的方式、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全球胜任力。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鲸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光宇、清华与哈佛联合培养博士生刘泽华则从专业角度介绍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软件化、教育资源的集散化,以及知识载体的多样化,把全社会的学者和知识传授者通过网络协同起来,把所有一对一、一对多的教学数据实时地搜集,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分析,辅助我们的人类老师进行智能决策,及时发现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学的路径,甚至有可能跟人类协助共同制定新的教学体系出来。
【焦点二:未来人类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将来什么样的工作将不会被淘汰?】
“未来真正可以取代的是‘五秒钟之类人类可以做出决策’的工作,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还是无法取代的。”王光宇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些依靠重复性的劳动或者通过记忆、反复操作工作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未来一定是人机协作时代,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向机器学习,利用好机器。
吴颖惠院长的回答则更为乐观。在她看来,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还处于模仿人类的阶段,再过三五年甚至十年,才可能发展到人向人工智能学习。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机器或者一种产品,人类创造人工智能就是为人类服务的。
尽管目前人工智能在很多的地方,如机械和运算等方面的确超过了人类,但是这些都是需要靠编程、算法来推动和运作,编程的能力、设计的能力仍然是人类社会中间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未来人才培养中,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的。
针对家长们的焦虑和困惑,边玉芳教授认为,家长们完全不必为这个问题担忧,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孩子,所有的教育都应该回归到人的教育。人不是知识的容器,应该把记忆和训练的东西去掉,变成培养创造力和情感力、以及人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人的一些特殊的能力,如顿悟、知识迁移、举一反三、想象力等能力,目前在人工智能是没有达到的。人与人工智能之间还有很多思维上的差距,技术能带来知识,但无法带来情感;技术可能带来信息,但无法替代我们的关系;技术可能是一个人机互动,但互动与真实的交往是不同的。
【焦点三:如果孩子想学习人工智能,需要做哪些准备?】
作为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联合培养的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人才,刘泽华博士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家长一些建议。
"Tips1)在少年儿童时期可以给孩子玩一些相应的玩具,这些玩具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孩子认识客观世界,训练他的思维,包括机器人、航模、计算机编程、艺术创作等等,注意不要太压制孩子的天性;
2)青少年时期要培养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尽早的接触计算机编程的动手实践,因为人工智能包括复杂的数学公式,要求高水平的编程和实践能力;我身边的很多人他们在青少年阶段就有这方面扎实的训练;
3)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情,很多很优秀的同学会自发探索人工智能,他们觉得这个领域非常有意思,这就是一个正向反馈,推荐大家几本书:《世界因你而不同》、《硅谷钢铁侠》等。
4)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激烈的领域,对体能要求很高,为了完成一个项目长时间熬夜是家常便饭,所以健康的体魄非常重要,建议大家从小锻炼好身体,为以后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专家们表示,人工智能时代,不用惧怕改变,相反要拥抱科技变革为个人学习带来的便利。要勇于拥抱技术,向技术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技术的帮助下去实现人类自身的进步。
你可能会感兴趣
未来的孩子要如何与机器相处?人工智能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