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编程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青少年编程是什么
1. 兴趣培养:借助乐高或其他品牌的教育机器人,试探孩子对科技是否感兴趣
2. 思维培养:借助Scratch、App Inventor、EV3编程等图形化的编程语言,以纯编程或编程与 机器人结合的方式培养程序设计逻辑思维
3. 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以信息学奥赛NOIP为主导,学习C/C++、Python等高级编程语言和 开发技术,从语法学习到算法学习最后过渡到软件设计,逐步培养科研人员的基本专业素养


编程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2012年之前
主要以积木或益智类玩具主导市场,比较流行的有魔方和乐高积木
2008年MIT的Lifelong Kindergarten Group(终生幼儿园团队)开始探索如何将编程推广到低龄段孩子
同时,乐高也先后推出了WeDo、RCX、NXT三个系列的可编程机器人
2012年
MIT发布了Scratch2.0,相比较于Scratch1.4有了更多创新。同时提供了配套的技术和网络社区支持;
乐高发布第4代可编程机器人EV3;
硬件开源理念得到发展,以树莓派和Arduino为主的开源硬件开始大量出现
以乐高机器人为主的FLL、FTC、WRC系列的竞赛开始在全球得到发展和推广
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群体的STEAM教育理念开始萌芽;
注: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
2014年
STEAM教育理念在生命科学、物理、化学领域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开始逐步扩展到编程;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天才少年”夏令营活动,为全球很多机构提供了STEAM教育理念落地参考蓝本;
乐高与MIT的Scratch团队开始合作
但青少年编程当时在国内尤其是重庆,只一个仅有极少家长了解的事物,因此国内的STEAM教育很少涉及编程;
2015年
为更好的传播少儿编程理念MIT将Scratch开源,同时Scratch和乐高开始了更紧密的合作。
紧接着开源硬件也提供了对Scratch的支持。在技术壁垒被打破后,全球大量人员和公司开始对Scratch的应用进行 探索。主要分纯编程和编程与硬件结合两条线
2016年
阿尔法围棋机器人完胜围棋冠军李世石,人工智能的发展被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大家开始探索如何延升编程教育,是否能将Python、C++等高级语言引入青少年编程教学,当时分两派有些看好、 有些不看好
网上的论战后,看好的开始筹备往更高的信息学奥赛方向发展;不看好的,开始往更低的年龄段发展


2017年
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广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决策
国家教委出台自主招生政策,5大学科竞赛获1等奖者可降20-60分,全国比赛中表现优异的者可重本线进入清华、 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众多985、211大学;很多家长开始规划让孩子学习编程


2018年
教育部开始进行教育和高考制度改革;将传统的文理分科修改为3+3或3+4的考试方法;孩子的专业选择时间从高中 下移到初中
国家教育改革试点省份,浙江省率先采用3+4将编程纳入高考,编程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重庆举行智博会;重庆市教委颁发了《中小学编程教育实施细则》,Scratch和编程进入中小学信息学教材



2019年
自主招生政策带来的升学捷径得到疯狂追捧,教育部开始了更严格的自主招生政策为其降温
Scratch3.0得到广泛应用,开始全面支持乐高各类产品,编程与硬件结合的教学模式成为主流思潮
我国大量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物联网专业;取消信息管理,信息和计算机技术这些传统专业。


未来科技
未来10年
在政策推动下以5G和IPV6为主的基础物联网会逐步建立完善
现行的大数据、AI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机器会变得比现在更聪明,大部分工作都会被机器替代
无人驾驶、无人商场、无人售票、智能家居将会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未来20年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会逐渐进入军用和民用,摩尔定律的限制会被突破
人工智能系统、与相应标准和制度建立会趋于完善,AI会变成如同电力、网络一样常用的事物
计算机的运算力极速提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将更加完善,基因编辑和和生物工程会迎来新的拐点

学习编程的最佳年龄
6-18岁!从国内外的典型案例来看6-18岁是孩子学习“编程”的最佳时机,这个阶段的孩子左右脑比较平衡,采用的多是海绵式学习,吸收新知识和动手能力都极佳。家长应该早日发现孩子的编程和设计的天赋,早发现早培养!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