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跨界成长

坚守初心
跨界成长

七月的盛夏,一切彷佛都显得浓墨重彩起来,这是一个万物尽情生长、绽放的季节,对于滨江实验小学的十八位老师来说,这个七月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注定与众不同。
7月9日,在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后,包括语、科、音、美、体、信息等六个学科的十八位老师带着“跨界学习、融合创新”的课题来到市青少年宫滨江分中心学习。
杭州市少年宫滨江分中心


7月9日我们从这里开始
在叶主任的引导和介绍下,大家对机器人、模型、天文、3D设计、计算机五个项目的课程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学科和兴趣自主选择,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习。

近二十几天转瞬即逝,过去的每一天都成为“跨界”新芽们努力汲取养分,快速生长成熟的土壤。


学习时刻



分享交流
7月24日晚,新芽们齐聚三楼会议室,共同回顾、总结和分享了这二十几天来学习的点滴感悟,王国才老师、蔡晓晴老师、章辉老师、蒋锋老师、吕文韬老师、耿佳凯老师以及“蔚蓝新芽班”班主任徐频红老师出席本次分享会。本次分享汇报会由张又予老师担任主持,各个学习小组按照抽签顺序依次进行汇报分享。


计算机组
贾斌老师
首先分享的是计算机组,贾斌老师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Scratch和App inventor课程,通过各种课堂实例,带大家领略了一个不一样的编程世界。
模型组
刘洋老师

刘洋老师代表模型组从课程介绍、课程学习、课程构想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展现了这段时间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实践以及思考的丰富成果。

机器人组
王颖老师
王颖老师代表机器人组向大家展示了成员们这二十几天充实有序的学习经历,同时将学习所得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阐述了小组对于课程的初步构想和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思考。
3D设计组
郑超煌老师

3D设计组,郑超煌老师呈现的详细具体的成型流程,让大家对于这个相对陌生的3D打印都有了一个初步了解;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更是让大家惊叹于3D设计的奇妙和有趣。

天文组
徐茁桓老师
天文组由徐茁桓老师代表分享,他重点分享了他们在课程设计方面的奇思妙想,“四季星空音乐会”、“舌尖上的太阳”牢牢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将跨界·融合·创新的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
认真聆听



在听了各个小组的分享后,各位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期待和要求,给了大家很大的鼓励和信心,同时也为课程最终能够真正落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王国才老师分享感受
王国才老师高度肯定了老师们的努力和付出,同时对大家提出了三点期望和要求,希望老师们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夯实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科育人的角度认真反思如何实现课程的创新融合,让拓展课程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趣味课”。

蔡晓晴老师分享感受
蔡晓晴老师同样对大家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给予了极大的认可,针对各小组提出的课程实施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定答复,给了大家很大的信心。同时也希望老师们能够逐步完善课程设计,实现科创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规范、从规范到趣味的稳步成长,真正实现各类科创课程在滨实的落地开花。

吕文韬老师分享感受
吕文韬老师从团队建设出发,高度评价了新芽们的力量,认为大家是滨实科创团队的核心力量和重要的软实力,暖暖的话语让大家感动。

蒋锋老师分享感受
蒋锋老师在总结这一阶段学习工作的基础上,向大家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为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章辉老师分享感受
章辉老师强调一种不应付、不敷衍的态度,对最终能够呈现的课程表示了极大的期待和信心,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打磨下,科创课程能够实现“粗放—精细—品质—品牌”的华丽蜕变。

徐频红老师分享感受
徐频红老师的一句“给每一位孩子都能种下一颗科技的种子”,道出了全体老师们的初心和愿景,愿不久的将来各类科创课程能够助力滨实每一位学生发扬个性,成为更好的自己。

初心是成长的根基,跨界是向上的动力。互联网时代,知识之间交错纵横的脉络联系以及超出预料的更新速度,不仅在知识储备的量上,更在质上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贯彻“跨界·融合·创新”的理念,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相信在传统文化自信力和未来科创洞察力两翼的护动下,滨实的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蔚蓝天空下茁壮成长。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