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奥赛,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选了信息学?
今年3月,教育部正式发布通知:全面取消中学奥赛等5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这个消息对很多有志于让孩子“走捷径”的家长而言,可谓晴空霹雳,升学道路上突然没了“加分”可怎么办?不少人甚至还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既然奥赛高考加分取消了,那么孩子就不用去学了,还是想想别的出路吧。
首先提醒家长,不要把奥赛想得太过功利化,举办奥赛的初衷是为了让那些对相关学科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发智力,锻炼思维,并不只是与考试、升学所挂钩。
此外,随着奥赛与高考加分的脱钩,这意味着以后奥赛的含金量只会越来越高;理由很简单,在奥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们,可以获得自主招生考试中的优势,而越来越多的名校对于自招考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能力,而非单一维度的分数。
从奥赛的热门程度来看,很多家长和孩子已经将目光有所转移,比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奥数竞赛,与其同等级的国际性赛事——信息学奥赛越来越受到青睐,这是怎么一回事?
何为信息学奥赛?
信息学奥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举办,从1995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信息学奥赛分初赛和复赛。其竞赛体系比较复杂,初赛考察通用、实用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以笔试为主。初赛必须到达分数线后才有资格参加复赛。复赛是程序设计,需在计算机上调试完成。
目前比较知名的信息学奥赛,有IOI(国际),NOI(国家),NOIP(省级),学生们参加比较普遍的是NOIP。NOIP全称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省级联赛,是与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重的5个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学奥赛与编程竞赛差别不大。因此,孩子们想参赛首先得学习一门编程语言,这里可是非常正式的开发语言:Pascal / C / C++。由于Pascal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已经不多,官方宣布除了NOIP,其他NOI系列赛事从2020年开始将不再支持Pascal和C语言;NOIP竞赛将从2022年开始不支持Pascal。
简言之,NOIP从2022年开始将仅支持C++。对编程语言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C++的难度可见一斑,因此对于那些把信息学奥赛功利化的家长和孩子来说,还是不要“为了学而学”,毕竟真的很有可能“学不会”。
信息学奥赛怎么入门?
是不是对孩子们来说,入门信息学竞赛的门槛就很高呢?其实不然。NOIP分为小学组、普及组和提高组三个组别。目前,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如果水平足够,可以升级到普及组;提高组则只允许高中生报名。
在目前国内的五大奥赛中,信息学奥赛是唯一的工奥赛项目,除了国内升学的作用,也成为出国留学申请的一项重要条件。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国科协统计,2017年,国内五大奥赛一等奖总人数为 8727 人,人数增长了14.9%,而信息学奥赛一等奖得主超过奥数,人数占比达到8%。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高考大省,信息学奥赛一等奖得主已占据半壁江山。
事实上,就政策层面而言,教育界对信息学奥赛的态度还是以扶持鼓励为主。今年,国内各大高校在招生环节上对信息学竞赛人才已有相当倾斜,教育部更提出“新工科”概念——举全国高教之力大力发展信息学科与相关学科交叉的新方向、新专业,如量子信息学、计算化学、生物信息学、计算语言学等新兴领域的新人才。
对家长来说,让孩子参加信息学奥赛确实不失为一个升学的方法,但同时这也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竞赛,编程要求孩子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中需要团队的配合协作,才能有助于作品的诞生。任何相关因素缺失,都有可能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难以保持。参加信息学奥赛并不只是考试做题那么简单,更需要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技术素养。
但入门编程并不算很难的事情,很多以兴趣为导向的少儿编程项目,都在强调编程对孩子心智和创意的启迪,以图形化、编程机器人或是动画、音乐等传统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远非所谓的功利教育。对于入门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可以用像搭积木一样的APP来学习编程的基本概念,甚至做出很棒的游戏作品。
事实上,通过入门少儿编程,孩子们可以先了解关于编程的基础知识,培养自己的计算思维和逻辑能力,等到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后,再开始探索应用型的编程语言,循序渐进地掌握这项技能。无论孩子是否最终参加信息学奥赛,编程带来的收获是与之相随相伴的,家长们在少儿阶段就开始启发孩子们,让他们对程序思维产生兴趣,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学习编程以及怎样学好编程。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