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教育,为中国培养人工智能预备人才
人工智能,既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也是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目前,无论是研究开发领域,还是应用落地领域,人工智能各个环节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据报告显示,2017年,基于某职场沟通平台的全球AI领域技术人才数量不到200万。
美国,作为AI人才最多的国家,每年预计有6.5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相关的薪水上,同时,另有几家顶尖公司共同筹集10亿美元用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也是全球AI人才储备最成熟的国家,全美168所高校中,有14所公认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学术能力20强,且霸占前8名。
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AI人才储备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培养--越早开放知识的传输与获取,就能越早让知识在一代人中收获成果。中国,面对超过500万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一方面提供优厚政策人才引进,另一方面开始手抓教育,培养未来人才。
2017年,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中国开始重视少儿编程教育,但想要在中小学普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对少儿编程所知甚少,且带有偏见,最普遍被用于调侃的说法便是:少儿编程,秃顶从娃娃抓起。中国家长更习惯于中国一贯的学科教育,而非欧美实行的重素质、重实操、培养思维逻辑等能力的STEM教育。另一方面,少儿编程因其融合多门学科知识,对老师的要求较高,既需要懂教育学,又需要懂计算机科学,导致国内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美国的少儿编程教育已先行几十年,我们能从中借鉴一二,帮助改变国内现状。
一、研发少儿编程产品
有别于成人编程的目的驱动,少儿编程教育更注重孩子素质培养、思维影响、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且需要考虑孩子不同年龄的认知能力及学习兴趣。1967年,美国打造出第一套专为儿童设计的可视化计算机编程语言--Logo,孩子们第一次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编写代码,通过计算机表达自我,锻炼思维逻辑。
之后几十年里,随着美国家庭在教育领域的大力度支出,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市场涌现出各类机器人编程玩具,以及以Scratch为代表的图形化编程软件,让少儿编程产品走向更细化的领域。
应用广泛的Scratch,用图形化的拖拽交互来完成编程的核心逻辑,并能及时获得结果反馈,趣味的学习过程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力。卡布睿积木编程,其打通电脑端与PAD端,操作更方便,学习不限空间时间,让中国孩子接触系统化编程学习的年龄整体降低了2岁。
二、建立行业标准
2004年,计算机协会(ACM) 成立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CSTA(全称 Computer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在政府与谷歌、微软、甲骨文等高科技公司的合作支持下,协会在学科标准制定、教师培训、行业会议等方面下足功夫,落地执行,为全球计算机科学教师赋能。目前协会成员数量已超过2万5,覆盖全球145个国家,除了有K12各阶段计算机科学老师,还有大学教授、政府成员、非盈利组织成员等多元化构成。
CSTA在2011年、2016年分别发布了K12阶段计算机科学标准,为各地区学校制定本地化课程大纲提供指导作用。该标准以核心概念和实践两部分为基础,将计算机科学学习按难度与水平要求分为3个等级。随着标准的推行,美国少儿编程和其他少儿计算机教育向标准化迅速迈进,避免了教师资源无法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参差不齐等问题,促使少儿编程走向健康的产业化状态。
如今,少儿编程在美国中小学的渗透率已达到44.8%,而中国的渗透率不到1%。
小爱觉得这其中的差距,并不是简单地引进一款海外编程教育产品就可以弥补的,而是应该以教育为核心,考量国内外教育环境差异性,打造出更适合中国孩子与家长的编程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克服目前的现状难题。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