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方】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和复习

网友投稿 2019-06-23 14:38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K91022-0.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K945b-1.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0K29-2.jpg

杂志

2013年第3期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01L5-3.jpg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有效。 

在复习课上,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较好地实现师生、生生、生本间的对话,还能潜移默化地渗透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固化下来,变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0L64-4.jpg

本文选自小学数学专业刊物「《新世纪小学数学》(2013年第3期),作者「孙家芳;赵洋;孙超」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04607-5.jpg1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并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的过程。先行组织者主张用一幅大的图画,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知识。

概念图是一种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网络图形化表征。比如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其概念如图 1 所示。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05347-6.jpg

图 1

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茂的方法,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相互关联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是对人脑的模拟,类似于人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方式基本吻合,具有强大的思维功能。比如“圆”的思维导图如图 2 所示。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14354-7.jpg

图 2

思维导图可以从很多角度绘制,从教师的视角看:

可以绘制 “教材版的思维导图” ——即主要从教材编排的视角绘制,帮助教师理解教材,可以分析教材中有什么、设计意图是什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什么等;

也可以绘制 “教学版的思维导图” ——即从教学过程的视角绘制,可以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主要过程、以及每个过程中的主要设问、达成度等;

还可以绘制 “习题版的思维导图” ——即从课后习题及易错题的归纳整理角度绘制,可以罗列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课外练习中比较好的习题、学生学习中的易错题等。

当然,也可以把以上这些内容综合在一起,绘制成 “综合版的思维导图” 。

无论从哪个视角绘制思维导图,都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突出核心的主题(重心、层次),易于产生联想。所以,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要素:

树根(即单元主题)、树干(即单元知识标题)、树枝(即例题)、树叶(不同版本的树叶内容是不相同的),且每个要素用不同的颜色、形状加以区分(同一个层次的要素颜色、形状要相同),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大家阅读的兴趣。

本文仅从学生的视角绘制学生心目中的思维导图。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04607-5.jpg2

 怎样绘制思维导图

我们仅以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为例,谈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Ⅰ  粗读教材,寻找树根、树干 

教师带领学生翻阅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确定单元主题为圆(即树根),并把圆写在中间。

然后继续阅读,找和“圆的认识(一)”在同一个层次的小标题,发现有四个,分别是“圆的认识(一)”“圆的认识(二)”“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经过讨论,确定本单元有三部分,分别是“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这三部分就是树干,于是画出思维导图的树根和树干(如图 3)。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13A8-9.jpg

图 3

 Ⅱ  细读教材,寻找树枝、树叶 

01. 细读“圆的认识(一)”“圆的认识(二)”,确定树枝、树叶,完成这部分的思维导图。

教师和学生先一起阅读“圆的认识(一)”,总结这部分是怎样编排的:教材借助观察与思考一、二,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圆以及一些游戏规则的回忆,解决学习圆的需求问题;然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画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圆的位置、大小与什么有关;最后通过观察与思考三,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研读“圆的认识(二)”,明确通过折纸找到圆心以及圆的半径与直径关系的方法,了解圆的特征,由此完成圆的认识这一枝干的思维导图(如图 4)。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12P0-10.jpg

图 4

02. 细读“圆的周长”,确定树枝、树叶,完成这部分的思维导图。

教材上将圆的周长分四部分编排,首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然后介绍求圆的周长的两种方法——滚动法、绕绳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验。

通过 4 个大小不同的圆探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3 倍多一些,最后得到圆的周长公式,并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完成圆的周长这一枝干的思维导图(如图 5)。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15435-11.jpg

图 5

03. 细读圆的面积,确定树枝、树叶,完成这部分的思维导图(如图 6)。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11511-12.jpg

图 6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04607-5.jpg3

 思维导图的作用

 Ⅰ  能够帮助我们宏观地把握教材 

以往的备课都是课时备课,教师的眼光关注的是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常常忽视对整个单元、整本书中相关领域的整体备课。思维导图可以适当地弥补这个缺憾。

因为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首先要通读教材,对整个单元的内容有所感知,建立框架。然后,精读教材,认真寻找各个知识点,并将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达到整体把握的效果。另外,思维导图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不必因为排版等原因分散脑力。

 Ⅱ  便于理解、阅读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 1000 倍。相对于成段的文字,色彩鲜艳、层次清楚的思维导图更形象、更直观,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提高阅读兴趣及阅读效率。

思维导图将左右脑结合起来,各有分工,符合全脑理论。逻辑是左脑的,而通过思维树,将逻辑知识图像化、形象化,全面利用了大脑,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Ⅲ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由于最终要把教材中的内容以图的形式展现在小小的一张纸上,因此不能长篇大论,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这就需要对信息进行持续地筛选和总结,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思维能力。

 Ⅳ  思维导图的可操作性比较强 

根据不同内容和角度可以画出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形式各不同”。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随意发挥,绘制出别出心裁的思维导图。

 关于作者 

孙家芳︱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赵洋︱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二小学

孙超︱北京市朝阳区老君堂小学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2Oa-14.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21641-15.jpg

2017《新世纪小学数学》杂志封面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225Z-16.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25218-17.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32153-18.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3FD-19.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44228-20.jpg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625/143P43532-21.jpg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