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少儿编程的集结号!
高中新课标的解读
每年宝爸上大一编程课时,学生的初始层次都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当前国内中小学教育的确还存在不小的差异性。东部西部差异较大,有些学生进校就已经能够看懂大二的一些课程知识,而城市的孩子则往往比农村的孩子接触计算机更早,更为熟悉。每个孩子,刚来听我课时的编程能力,编程思维,面对计算机的热情和对程序代码的认知程度也不一样。
“极客战记”里的翁恺老师(浙大教授,宝爸的学习偶像)在《极客战记》的宣讲会中就提出,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现在的高中信息教学用的标准是非常旧的,十多年一直没有修订过。
好在今年,教育部新颁布了高中信息的课标,里面也包括信息课新课标。
新课标里的信息课分成三类课程:
一类的是叫做必修课,意思就是所有的学生,无论你将来要去读什么专业,你都必须要学的两门课,一个叫做数据与计算,一个是信息系统与社会。
数据与计算更加强调的是,我如何用计算机写程序来解决一些问题。
信息系统与社会,指的是在现今社会,计算机是怎么起作用的。
所有孩子都要学这两门课(除非个别学校处于政策的“盲区”),而且在这个课标里面很明确就提了,这两门课里头都有涉及到编程的部分,都要写代码,用的语言是 Python。
第二类叫做选择性必修。
选择性必修的意思,就是说这些要想考高考里头带着信息技术的(专业),那么你就得选这些功课。
这里面总共有六门课,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除了这两类,另外还有两门选修课。这两门选修,就是给学有余力的同学了,包括算法初步和移动应用设计。
其实这一份高中的新课标,虽然是今年年初才颁布的,但是呢,从它开始修订前后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整个的社会大背景是信息社会的发展,或者说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AI革命时代已经来临
去年的七月份,国务院很罕见地发了一个规划叫做《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的名义来推动人工智能的国家。
这一份规划是由潘云鹤院士和一些院士们牵头来写的。这份规划给出的一个信号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人工智能已经要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日常生活当中来了,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储备,严重不足。
吴恩达(英文原名:Andrew Ng,华裔美国人,当下人工智能领域泰斗级人物;曾任百度首席科学家,百度大脑的负责人)曾经说过:人工智能对人类即将产生的影响,将不亚于“电力”给人类文明带来的革命影响。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得最为迅猛的有两个国家,第一个毫无疑问是美国,第二个就是中国。这2个国家几乎瓜分了全球市场超过70%以上的独角兽企业。CB Insight数据统计显示,从2013年至2018年3月,全球共有237家独角兽企业。其中来自美国的共118家,占49.78%;中国共62家占26.16%。
在科研领域,中国学者在研究人员数量和发表文章数量上已经超越了美国同行。简单的说, 在市场和科研这两个方面,中国紧紧抓住了这一次划时代的革命机会,甚至在个别某些指标上处于领先。
但令人尴尬的是,在教育领域,中国基本上处于完败的地位。常年来,人工智能都只是一个二级学科,在所有高校中都没有单独设立学院、培养本科生的资格。这个状态,直到今年5月20日在南京大学成立全国第一个学院才被打破。
国内的AI人才严重短缺。国内众多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在得不到本科院校人才供给的情况下,展开了一场让人瞠目结舌的AI人才抢夺大战,给一些刚毕业的经验尚浅的专业硕士生开出了年薪30甚至50万的年薪。
教育界的反应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京市教育局,今年早些时候也发布了一个【关于做好2018年南京市普通高中科技、学科特长生招生工作】的通知,这里面也明确指出说具备科技特长生和学科特长生招生资格的学校,要统筹考虑招生项目和计划。在这些招生的项目当中,其中就有编程。而成都,作为一个和南京同级别甚至某些方面有所赶超的新一线城市,这一切,还会遥远么?
2017年1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将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另外浙江新高考改革将信息技术加入高考选考科目。
2018年,教育部中学新课标方案发布,人工智能进课堂,编程技术入高考!
拥有编程技能,在高考自主招生环节拥有绝对优势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