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儿童编程教育——一次交流记录

网友投稿 2019-05-13 15:34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515/15345T4P-0.jpg

昨天下午朋友的朋友来到办公室,一起说起他们在运营的事情:为一个私立学校提供儿童编程教育课程。

相对于我的业余,他们对行业有了比较专业的认识,针对达内的童程童美,学而思等业界翘楚,也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集中于几点,有一些认识或者可能偏颇的观点总结,分享给大家。

一个是关于儿童编程的硬件和编程环境,几乎乐高是不可逾越的被模仿对象,但做到了乐高的硬件兼容或者类似,却很难做到有乐高的周边资源,大量用户,以及各种经典的比赛资源。教育部虽然提倡了一些竞赛,或者公认的有助于“升学”的比赛,可以说含金量比较大(我没有考证),但本着为兴趣学习的目的,个人认为不可取,也不易作为方向和目标进行考量。失去了兴趣,乐趣的编程学习,应该很快就会被枯燥,无趣,题库,训练等包围。

再者谈到儿童编程培训行业,大部分机构瞄准这个市场,也有了一些细分。大的行业领导者,有自己的课程设计,自己的发展,进化体系,当然也有较高的课程价格;小的创业者其实很难突破既有的体系,模式,当然其实也没有能力和精力,或者说没有资本支持来创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如果用心做培训,课程设计应该是重中之重,但何谓成功或者说有效的课程设计?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和用户看中的,可能多是品牌效应,专家效应或者是名人代言的效应,我们也谈到,其实STEAM教育作为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可能由单一课程承担全部五个方面的素养培养,而儿童知识图谱的建立和合并联系,不应该生硬地孤立各个方面,而应该结合起来,共同构建。因此,即使是行业翘楚,其实用户不应该期待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应该期待能做到所谓的全面培养。商家的宣传,可能真的就是宣传而已。

结合前一段听幼小衔接的课程,老师讲到的一个事实:现在的课外学前班的老师,很少有真正的幼儿教育老师,也没有专业的小学教育老师,很多室充当了一个不专业的知识传授者,而这些知识的传授过程,既不专业,也不科学,所以他们迎合了家长提前起跑的焦虑心理,却并未考虑受教育者对当前阶段的生硬破坏和对未来小学阶段的生硬介入。而结合这个来看,培训机构特别是连锁机构的模式,利于其培训课程,运营模式的快速复制,利于其高资本投入后的利润滚动,但课程设计是否真的是在契合孩子的发展特点,还是迎合家长的提前起跑心理,或者是包装起来,诱导家长买单呢?我倾向于认为是:资本和利润,多是第一考虑因素。

前一段人民网也提到当前泛滥的信息学教育,编程培训,舍本逐末,舍弃了最有趣的思维培养和磨练,转而专注于工程化的编码教育,如果照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了很多优秀的外包码农,编码能力极高,却少有人设计精妙的架构,算法,底层系统等,何其不幸!

既然单个课程无法承担完成整个STEAM的综合能力构建,那么就应该多学科多角度结合起来构建,编程课程也好,培训也好,最好作为一个有效的补充手段,结合每个学生当前的兴趣点,其它学科的能力培养专题进度,以及他有效的切入点,进行个性化的考量和设计定制,或者部分定制。当然,按照这个做法,批量化和模式化的培训机构快速扩张模式,就无法适合,但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才应该是第一考虑的要务。

而作为家庭教育,去实践这个定制化,却有了先天的优势,因为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应该是最多和最贴切的吧?!

愿孩子们快乐成长!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