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到学习,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孩子的未来?

网友投稿 2018-05-13 14:58

2016年3月,谷歌机器人AlphaGo大战围棋九段李世石,最终AlphaGo以4:1的大比分胜出,人工智能正式进入公众视野,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人工智能来了,教育似乎也面临着一个拐点,我们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才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全球化时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515/145U45463-0.jpg

5月14日,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联合主办的"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8)"上,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东西方一流教育研究者,以及北京部分知名中小学校长、优秀的国际人才等就"未来的挑战:视野•素养•选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围绕全球化、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国父母关注的实际问题与需求,深入讨论如何培养具有未来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515/145U43163-1.jpg

全球化3.0时代竞争全面升级

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孩子成长为最有健全的人格、善于创新思考的国际化人才,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重要议题。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515/145U41J8-2.jpg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胡敏教授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胡敏教授表示,未来的挑战包括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也包括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变化。在全球化3.0时代,优秀的学校在全球招生,优秀的企业在全球揽聘人才;反过来可以说:孩子的学习跨越了国界,国际化人才的成长之路向更多人开放,更多个体拥有机会进行全球化学习、工作,与遥远空间的人交往、合作;当然,竞争也变得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面向未来,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必须提升他们的“全球胜任力”。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515/145U531W-3.jpg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督学张力

新的时代来临,对教育会带来哪些改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督学张力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将逐步升级,实现从“教育”到“学习”的跨越,并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包括:学习或教育游戏化、因材施教在线互动、翻转式课堂和教学、学习高度弹性和个性化等。在这样一种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历的边界将被淡化,因为新科技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将为个人学习带来极大便利,当然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515/145U51532-4.jpg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谷贤林教授

在谈到未来人才需要的品质时,北师大教育学部谷贤林教授分享了两个关键词:“包容”与“合作”。在全球化时代,人与人之间交往更加密切,必须要学会包容,坚持自己的观点、立场和行为方式,但是也要对其他人的观点和立场给予平等的尊重,只有学会包容才能真正实现合作。他认为,体育课和游戏课是培养孩子包容与合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还可开设跨文化课程、开展出国交流等。

PISA之父详解“全球胜任力”

论坛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发表了《教育孩子,不为过去,只为将来》的主题演讲。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515/145U55R8-5.jpg

新航道副总裁、原新华社记者冉维现场连线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

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又被称为“PISA之父”,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的制定者和研究者。PISA测试意在测试世界各地公立学校中15岁学生解决阅读、数学、物理和化学问题的能力。这项测试第一次进入国人视野是在2009年。当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PISA测试中,上海152所学校5115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556分,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三方面的成绩均排名全球第一。

消息传出,引起国内外教育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2015年,又有1万多名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的中学生参加了测试。

PISA测试每3年举办一次,将于今年举办的新一届的测试中将首次增加“全球胜任力”的内容。发言中,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对“全球胜任力”的概念进行解读。

“全球胜任力是指对地区、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分析能力,对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观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的能力,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他认为,“全球胜任力”是孩子们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因素,而这也是PISA关注这些能力的原因。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515/145U512V-6.jpg

哈佛大学前本科招生委员会高级招生官Sally

来自美国的哈佛大学前本科招生委员会高级招生官Sally女士则从自己21年在招生工作的经验出发,充分阐述培养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她认为好奇心使我们不断在知识领域探索,不停地提问与反思;在世界名校的录取标准里,好奇心也是招生官希望从每一个申请者身上看到的关键素养。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的未来

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时下一大热词。不管你是否在意、是否愿意,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人工智能带来哪些新的职业前景?孩子们如何学习人工智能?带着这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边玉芳教授、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鲸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光宇、清华与哈佛联合培养博士生刘泽华在论坛上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515/145U54424-7.jpg

对话现场

焦点一: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未来的教育和学习?

“人工智能不能代替教师,但教育绝对不可能拒绝人工智能。”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认为,尽管目前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改变还比较缓慢,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改变一定会发生。人工智能中的语音技术、虚拟技术等早晚会有一天进入教育系统影响我们的教学,也会影响到学习,带来一个新的教育天地。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515/145U52517-8.jpg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

北京师范大学边玉芳教授介绍,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人们学习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学习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学习。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学习的内容也不仅是知识和技能,也还包括跨学科的学习,以项目的方式、活动的方式、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全球胜任力。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鲸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光宇、清华与哈佛联合培养博士生刘泽华则从专业角度介绍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软件化、教育资源的集散化,以及知识载体的多样化,把全社会的学者和知识传授者通过网络协同起来,把所有一对一、一对多的教学数据实时地搜集,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分析,辅助我们的人类老师进行智能决策,及时发现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学的路径,甚至有可能跟人类协助共同制定新的教学体系出来。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515/145U53210-9.jpg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边玉芳教授

焦点二:未来人类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将来什么样的工作将不会被淘汰?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515/145U554L-10.jpg

鲸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光宇博士

“未来真正可以取代的是‘五秒钟之类人类可以做出决策’的工作,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还是无法取代的。”王光宇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些依靠重复性的劳动或者通过记忆、反复操作工作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未来一定是人机协作时代,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向机器学习,利用好机器。

吴颖惠院长的回答则更为乐观。在她看来,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还处于模仿人类的阶段,再过三五年甚至十年,才可能发展到人向人工智能学习。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机器或者一种产品,人类创造人工智能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尽管目前人工智能在很多的地方,如机械和运算等方面的确超过了人类,但是这些都是需要靠编程、算法来推动和运作,编程的能力、设计的能力仍然是人类社会中间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未来人才培养中,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的。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515/145U56161-11.jpg

论坛现场

针对家长们的焦虑和困惑,边玉芳教授认为,家长们完全不必为这个问题担忧,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孩子,所有的教育都应该回归到人的教育。人不是知识的容器,应该把记忆和训练的东西去掉,变成培养创造力和情感力、以及人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人的一些特殊的能力,如顿悟、知识迁移、举一反三、想象力等能力,目前在人工智能是没有达到的。人与人工智能之间还有很多思维上的差距,技术能带来知识,但无法带来情感;技术可能带来信息,但无法替代我们的关系;技术可能是一个人机互动,但互动与真实的交往是不同的。

焦点三:如果孩子想学习人工智能,需要做哪些准备?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515/145U515O-12.jpg

清华大学、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刘泽华

作为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联合培养的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人才,刘泽华博士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家长一些建议。

Tips

1)在少年儿童时期可以给孩子玩一些相应的玩具,这些玩具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孩子认识客观世界,训练他的思维,包括机器人、航模、计算机编程、艺术创作等等,注意不要太压制孩子的天性;

2)青少年时期要培养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尽早的接触计算机编程的动手实践,因为人工智能包括复杂的数学公式,要求高水平的编程和实践能力;我身边的很多人他们在青少年阶段就有这方面扎实的训练;

3)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情,很多很优秀的同学会自发探索人工智能,他们觉得这个领域非常有意思,这就是一个正向反馈,推荐大家几本书:《世界因你而不同》、《硅谷钢铁侠》等。

4)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激烈的领域,对体能要求很高,为了完成一个项目长时间熬夜是家常便饭,所以健康的体魄非常重要,建议大家从小锻炼好身体,为以后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专家们表示,人工智能时代,不用惧怕改变,相反要拥抱科技变革为个人学习带来的便利。要勇于拥抱技术,向技术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技术的帮助下去实现人类自身的进步。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