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为英语学习者的大脑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
“收好这张思维导图,一起来学习!”
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将长达68页、3万多字的报告整理成一张条理清晰、便于理解记忆的思维导图,此图一经发出立马在朋友群里疯狂转发起来。
思维导图究竟是何方神圣呢?竟能将3万字的报告融于一张图里,被无数考研党视为救命稻草?
【牛人都爱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它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英国人托尼博赞发明的一个思维辅助工具。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知名、最受欢迎的效率工具之一。
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2.5亿人在使用思维导图,大量的500强企业(如波音公司、惠普医疗等)也在学习思维导图,连爱因斯坦等大咖也是思维导图的狂热者。
【为什么牛人如此钟爱思维导图呢?】
这都得益于思维导图的2大特点:表达直观,方便记忆。不同于一般的线性笔记,思维导图永远都不会有“密密麻麻”的情况出现,它结合便于记忆的图像、关键词,让你能迅速找到需要的内容。
【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应用】
在指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明明才读完这本书,合上书脑袋里却空空如也。问孩子书里说的什么,只能回答一些零星的片段,很难从整体上掌握整个故事的结构,也很难留意到文中那些精妙的语言。
我们常说“Reading is thinking”——阅读,即思考。如果只是读了文字却无思考,那么阅读就没有任何意义。而思维导图就能很好的将阅读内容可视化,通过导图的使用,不仅能训练孩子的框架性和逻辑性的思维能力,更能帮孩子理清故事里的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的主线、矛盾冲突的解决等等。
今天读伴儿就为大家介绍几种美国小学语言课堂上常用的思维导图形式,通过简单的图形,把孩子的思维具象化。
圆圈图 (Circle Map)
圆圈图用于定义一个概念。由两个圆圈组成,内圈用文字、数字或者图画确定主题,外圈则用图画或者文字来对主题进行描述。
拿美国孩子人人都爱的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为例,可以用圆圈图来定义Bear(熊)这个概念。所以内圈的主题是: Bear。然后小朋友们通过头脑风暴,把熊的外形特征、吃的东西、居住地等等定义在外圈。
气泡图
气泡图用于描绘事物的特征。很多思维导图的初学者容易搞混圆圈图和气泡图,他们的本质区别是这样的:圆圈图是定义一个概念,而是运用一些形容词来形容这一主题的。
例如:在阅读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以后,孩子可以围绕哈利在整本书里的心情变化来展开制作气泡图了。
双泡图
双泡图主要用于比较,来展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在双气泡图中,相似的地方是双方共同的分支,所以往往会用两条线把两个物体与这一相似点连在一起,而差异的部分则是物体单方面的一个分支。
树图
树状图像一棵大树,用于分类。大树的主干是主题,树干的分支是不同的类别。一级分支还可以再分支,分出新的类别。
在读完《A Butterfly is Patient》这本书后,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关于介绍蝴蝶特征的树状图,包括蝴蝶可以做什么? 蝴蝶有什么?和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除此之外还有流程图(Flow Map)、复流图(Multi Flow Map)、桥型图(Bridge Map)、括号地图(Brace Map)等几种常用的思维导图形式。
看了这么多Thinking Map在阅读中的应用,是不是对帮助孩子进行精读练习更有信心啦!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视觉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具备了这种思维方式,孩子在进行自主阅读时,也能自觉地在小脑袋中形成清晰地故事脉络。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