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离孩子们还远吗?

网友投稿 2018-04-20 20:13

作为一个混自动化圈16年的伪工科女,虽然自己能力不济,但谁还没几个学霸亲友呢?https://cdn.china-scratch.com/Public/Home/images/grey.gif在连续分享了几期轻松的话题后,这一期我们来一些知识干货吧。补补脑,提提Level,拥抱一下科技https://cdn.china-scratch.com/Public/Home/images/grey.gif

 

本期,我特别荣幸的邀请了航天某院的资深研究员吕博士(百忙之中,被我天天逼着写稿),我的本科研究生同班同学,一个亲和有学识的专家,来谈谈当前最流行的AI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对我们的孩子的未来有哪些影响? 我们的孩子应该怎样应对?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422/2013523321-2.jpg

人工智能,大名鼎鼎的AI, 从国家战略到百姓生活,其技术和设备都不再新鲜。比如谷歌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和无人驾驶汽车、IBM的Watson、中科院的虹膜识别等。而监控领域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早在2007年已经在北京的城铁领域应用了。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改变。

我们用的百度、淘宝、新闻头条等,经常买的东西、喜欢看的视频会自动推送到我们面前。再比如“今日头条”的写稿机器人在2016年奥运会期间实时撰写新闻稿件,新闻生成到发布的速度几乎赶上达到电视直播的速度。

而母婴产品领域同样有很多人工智能产品,有能监测体温的智能奶嘴、能提供早教课程的育儿机器人和专为自闭症或残疾儿童设计的社交机器人等。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422/2013521V0-3.jpg

在AI范畴中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脑科学技术”。脑科学技术以人的大脑为研究对象,应用包括“仿脑”、“ 脑控”、“控脑”三方面。

“仿脑”是要开发出类似人脑的机器设备,如仿人机器人;“脑控”是研究由人的意识控制仪器设备,减少或替代人肢体操作,例如用于残疾人肢体训练的脑控医疗康复器械等;而“控脑”则是将控制信号输入人的大脑,对人的思维进行干扰甚至控制,例如通过研究大脑的认知过程进而研发的情绪介入疗愈设备等等。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422/20135339B-4.jpg

由于工作原因,我更加留意“脑控”技术的发展和成果转化。其实,“脑控”技术离我们生活一点儿都不远。

网上有一款“滑雪”游戏,玩家只需要思考向左或者向右就能控制游戏里运动员的滑雪动作,再比如在很多商场或者电影院里都可以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类游戏,都有“脑控”技术的影子。而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的脑科学研究实验室,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经用在了一体化脑控医疗康复设备中,不久之后可能就会进入各大医院了。

小平同志曾说过“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我看“人工智能的普及也要从娃娃抓”。 在生活中让孩子们接触科技产品,带孩子多看世界,培养更包容、开放的态度去拥抱时代的变化。

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不需要孩子们做太多重复性的东西,孩子是机器的主人,他们需要有良好的思维来控制机器,也就要求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孩子可以利用综合知识及能力,更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422/20135361G-5.jpg

人工智能时代变化是常态。就像蒸汽机替代了马车,纺织机替代了手工劳动者,历史会往更高效的方向前进。但是一分为二地看,创造力和情感沟通能力是人类的优势,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用新视角、新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

机器毕竟情商低,短时间内无法和人类丰富的情感相媲美,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情感服务,更无法在道德伦理中替代有血有肉的人。所以,具有情感的创造,将是孩子们胜过AI的未来筹码。这也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更注重综合实力的积累,以及思维方法的培养。

由此就想引用Leo Mom在第1篇文章的第1段中所写的,辩证地作为本篇的结束语吧:“父母言传身教的日常培养,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