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40载:从哆啦A梦到少儿编程
01
承载了80,90两代人无数童年记忆的日本动画片《哆啦A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时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幻想。
在这部动画片里面,这只由未来科技生产的机器猫,口袋中包罗万象,各种神奇的道具覆盖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为主人公大雄解决了很多难题。
渐渐的,在90年代的中国,人们也开始嗅到了由科技带来的未来气息。
1996年的春晚上,由郭达、蔡明主演,带有丰富的科幻色彩的小品《机器人趣话》。就讲述了一位先生购买了一台智能机器人,却因为使用上的障碍而苦恼不已的故事。
由郭达,蔡明主演的《机器人趣话》成为二人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在当时,春晚作为流行风向标,在全国掀起了一阵科技浪潮。越来越多的民间发明人走向了荧幕。1998年,由张腾岳主持的《走近科学》,第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由此开始了20年的科学普及道路。
时间来到2018年10月24日晚,知乎上已经沉寂三年之久的腾讯CEO马化腾,向千万网友抛出了一个问题“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
在获赞最高的的答案中,知乎网友“谢熊猫君”写到:在一个由人工智能和“其他所有生物”组成的未来,我们只有一个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02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中第一次提出机器人这个词开始,全世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
由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使得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超越了以往历史的任意一个时期。从2018年开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竞技场。
关于各国在人工智能项目的新闻,成为了时下热点
在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修订高中课程方案,信息技术成为必修课程。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在以后的教育体系中,将作为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
03
作为计算机的灵魂,程序赋予了机器能够与人沟通的能力。从08年开始,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团队就开始着重于少儿编程项目,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款名为Scratch的软件面向于世。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这款卡通化的少儿编程软件,足迹遍及150多个国家,在全球有超过1500万名孩子在学习和使用Scratch。
能够让Scratch赢得全世界儿童青睐的原因,在于这款编程软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计算机代码的束缚,代替以一个个易于拖动的“积木块”,让孩子自由组装。
这种充分释放孩子想象力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创造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优于同龄人。
由Scratch开发出的小游戏,图片中的“小猫”也是Scratch的官方标志
04
在山东,Scratch少儿编程培训从胶东半岛起步,已成星火之势。从威海起步的贝塔编程,在18年底成立了青岛门店,未来时间里,贝塔编程还将走向全国,在更多的城市建立分部。
作为一名拥有着丰富的互联网行业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校长周佳声放弃了银行软件部门的高薪工作,将国外的少儿编程教育体系与国内现状相结合,创建了贝塔编程这一品牌。
位于青岛市北区诺德广场的贝塔编程,是贝塔编程的第二家门店
成立于2017年的贝塔编程,处于一个萌芽期阶段,却已经达到了百分之百的续班率,这在教育行业内是很难想象的。
周佳声老师告诉我们:“编程不同于钢琴,绘画,在编程里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乐趣,运用编程可以制作钢琴软件,弹奏歌曲,也能够随心所欲的在画板上绘出自己心里面的景色,这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十分有益。”
离开贝塔编程时,一位学员送给我们一张哆啦A梦的贴纸。在孩子的眼中,哆啦A梦是无所不能的一只智能机器猫,而在我们眼中,这只机器猫,正是由未来的他们来进行创造。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