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56 |一时放纵,破坏力有多大?
那些无处不在、身着华服的锦衣卫,终于消逝。百姓和官员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似乎再也不用怕自己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了。
说来明朝皇帝也奇怪,活着的时候只要能达到目的,一切没底线。在自己临了那一会往往都会废除,并且告诫子孙不要效仿自己。
然而,告诫和反省,几乎没有丝毫作用。
明成祖朱棣上台后,就恢复了这个职能,并且对他进行大量的扩充。在朱元璋时候,锦衣卫只有两千人,而到了嘉靖时期,正式的锦衣卫人数已经达到六万人。朱棣为什么要重设锦衣卫呢?
因为他通过礼法正统以及儒家的思想,已经无法控制住那些反对他的人。跟那些大儒辩论道德,他这个篡位者只能是永远的输家。
而锦衣卫不同,他们直接听命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地审讯。只要进入锦衣卫的大牢,你要遭受到你无法想象的刑罚。
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解缙解大才子,他帮助朱棣修撰了《永乐大典》,因为一件事,就直接被抓进锦衣卫大牢,关了四年。
有一天,朱棣翻看大牢人员名录后,看见了解缙的名字,悠悠地说了一句:“哟,这家伙还在呀。”锦衣卫头领明白了朱棣的意思,他知道解缙的死既不能走法律程序,也不能让皇帝背负骂名。
于是回到大牢里请解缙喝酒,然后趁他喝醉,把他埋到雪里冻死了。
恐怖的特务机制,在十五年后,又笼罩回大明上空。
有时候,我们做坏事谋取利益,本以为自己可以及时刹住车。可是,我们不会想到它的后遗症会持续带来破坏力。朱元璋就是如此,他为大明王朝开了一个坏头。
可是锦衣卫毕竟干的坏事太多,朱棣知道这种人不能长久使用,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恶名。于是锦衣卫头领和酷吏总是换了又换,杀了又杀。
然而,“聪明”的朱棣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启用自己的家奴——太监。
按理说,明朝是最不应该有太监乱政的,朱元璋熟读历史,知道太监的坏处。
在朱元璋一朝,太监完全没有地位,只供于洒扫。而且朱元璋有一个特别绝的发明,不准太监读书。不读书、不认字,就无法干预政事。他还在宫门当中立了一个铁牌:内管不许干政!
在朱棣起兵”靖难“之时,太监们积极地给朱棣做内应,于是“懂得感恩”的朱棣,开始启用宦官。更重要的一点太监是他的家奴,家奴干那些脏活的时候,更加没有底线。
永乐十八年,朱棣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在永乐一朝,太监已经可以开始认字、学习了。后来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出使、带军、监军、分镇和特务。郑和、王振、曹吉祥、刘瑾一个个大名鼎鼎的太监,在历史上崭露头角。
可以说,明朝太监之祸的始作俑者,就是这位永乐大帝。不过明朝的太监不同于别的朝代,他们的权力是完全依附在皇帝身上。一旦皇帝停止对他们的信任,那么他之前的一切都会付之东流。他们血液里的奴性,让他们无法反抗君主的意志。
罪恶,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东西,刚开始它只是一个种子,它会在你心里慢慢地生长,藤枝蔓延进你的身体,你的血管。直到吞噬我们的人性。
更可悲的是,我们根本没法用所谓的意志力,使其终止。
天启五年,命运似乎跟魏忠贤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五年前他还是一个宫内最卑微的内侍。而现在,他在朝臣们的赞美声中缓缓的步入皇宫。
接着是一群“阉党”的呐喊:“参见九千岁!”
明朝最后一位大太监的时代,到来了。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