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让大脑条理清晰

网友投稿 2019-02-23 11:07

上次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特点、使用场景和入门画法。

为什么我们要使用思维导图

然而作为新手,我们在最开始接触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们难免会画出这样的图: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225/110J0F47-0.jpg

密密麻麻都是字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225/110J04615-1.jpg

结构层级不明晰

从凭感觉画图的懵懂小白到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高手,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答案是「结构化」和「关键字」。这两点决定了最终思维导图的呈现质量,层次关系可以减轻思维压力的,而关键词帮助减轻理解压力。

正如我们上次文章中写到,思维导图的一大特点就是——直观性,它能够将大量的信息通过关键字和结构层次,浓缩为一张图,让使用者对内容一目了然。

绘制过程就是对自己大脑内容的梳理过程,好的结构不仅能让你的导图层次明确,更能让你的思路逻辑清晰。而恰当的关键词提取,能更好地帮你回忆,也让导图内容简洁。

(一)三个方法让你结构清晰

我们应用思维导图的场景,按照整理内容的类别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做「信息整合」,整理别人已有的内容,比如读书/文章笔记、学习记录等,另一类是做「创意思考」,梳理自己的思路内容,比如问题分析、创意发散等。

1.信息整合时如何提取结构

对于有清晰结构的文章/书籍,直接提取小标题/章节标题作为第一级分支。但是有时候,文章的逻辑结构却没有那么直观。

还是举朱自清《春》这篇文章的例子,这是小时候的我觉得超级难背的文章,虽然不长,但是乍一看,写的内容很散,提取不到中间的逻辑框架。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225/110J15B9-2.jpg

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首先,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问自己“这一段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提取信息要点。

之后,判断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每一自然段的作用,判断每一个要点属于哪个层级,找到主从关系,进而为文章划分结构。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225/110J141G-3.jpg

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层级的关键词,必须具有相同的逻辑属性。比如,“描绘人们的状态”,和“描绘大自然的状态”这两个要点,就直接不能和盼春、寻春一个层级,需要再向上提取,得到“绘春”这个分支结构。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225/110J21225-4.jpg

也就是说,在分层级的时候,注意“同一层级,同一逻辑”这一点。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将“冬瓜、西葫芦、香蕉、菠萝、西瓜、红薯、花生、西红柿、青椒、辣椒”这些词来分类,你能想出几类分类方式呢?

最经常想到的就是分为蔬菜、水果两个类别,你也可以按照生长方式来分,就像这样。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225/110J23015-5.jpg

还可以按照颜色分,分类方式可以有多种,但是都要遵循“同一层级,同一逻辑”的原则。否则的话,就相当于把香蕉分类进蔬菜这个类别中,是不合适的。

2.创意思考时如何提取结构

思维导图是聚焦某个中心话题,逐步向外发散思路的一种工具。在创意思考的过程中,对于要解决的难题,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层层拆分,就能够完成把复杂的问题拆分解决的过程。

实际上,每一层级都是在回答上一层级提出的问题,而回答的方式就是拆分再拆分,通过向自己不断提问向外发散。

举个例子,你想绘制关于3-5年目标规划的思维导图,这听起来很宏观,很难下手。先列出脑海中想到的几个:我要赚100万,我要脱单,我要减肥10斤,我要月薪3万,我要考下造价师.....

可能你会写出很多个,认真观察这些目标,是不是有些可以归为一类?比如赚100万、月薪3万、造价师这些可以归在工作方面,我要脱单归到家庭方面,减肥10斤是健康方面。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225/110J422J-6.jpg

那么,我们就有了方向,把目标规划这个大问题拆分为:生活、学习、工作、健康等多个方面,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接下来针对某个方面深入分析,再次拆分,比如生活分为家庭生活、旅行游玩兴趣爱好等,最终得到具体目标。

3.注意这几点会让你的结构更完美

①最理想的一级分支数目是4-6组

人的短期记忆一次只能容纳五到九个物品、概念、数字,如果只有4-6组,记忆起来更加轻松,大脑也更容易接受。

②整体层级最好小于4层

整体层级如果太多,内容就会过于拖沓,反而对大脑造成负担。这样的情况也说明,对内容不够熟悉了解。如果层级过多,那么需要回头梳理一下导图的内容。

③控制一张图的均衡

在画图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对某个关键词有新的想法,那么在这张图上做个标注,另外画出一张小导图来进行分析,避免出现某一部分过于繁重,顾此失彼。

(二)不要再用无意义的关键词

思维导图创始人托尼·博赞曾经在他的第一本著作《大脑使用手册》里面提到,一般人记笔记会有几种错误做法:

1.浪费80%的时间抄写无法帮助回忆的文字。

2.浪费80%的时间寻找过去笔记上帮助回忆的关键词。

3.关键词之间充满很多不必要的文字,影响大脑链接逻辑关系。

在思维导图中,关键词的选择影响到整张导图的简洁程度和信息表达能力。对于大脑来说,简洁的信息更利于记忆,如果每一个线条上都写一长串字,自然会限制我们大脑的思考。

同时,心理学认为,人类在阅读不完整的内容时,会有一种想要去把各个知识点给补充完整的冲动,如果关键词概括能力不够,在回顾的时候也难以回忆起当时的思路。

那么,如何选择关键词呢?

首先是「词性」,名词为主,动词次之,辅以必要的修饰词。简单来说,只要不影响意思,修饰词、连接词和部分名词动词都可以删除。

其次是「字数」,一般来说思维导图的关键字由二到五个字组成,再长就会变成句子。

最后就是使用具有「明确含义」的词,能够让你联想到特定场景/语句的词,作为关键词。

下面用一张图总结一下关键词的常见出现位置,在阅读内容的时候留意这些信息,对提取关键词很有帮助。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225/110J514E-7.jpg

判断一个关键词是否必要的简单准则就是:删掉这些语词,如果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就可以删除,如果会产生疑义,就得保留。

举个例子,还是《春》里面的一段话: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段话衔接的关键是几个动词,分别描述草和人的动态,因为是散文,所以用了很多修饰。但是,修饰词完全可以依靠关键词进行联想,这样精简后整体内容显得更加清晰。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0225/110JA593-8.jpg

今天主要讲了结构化与关键词的提取方法,在这之前你可能已经看过许多别人绘制的思维导图,但在阅读的时候并不能理解到内容的重点。

其实,思维导图需要自己动手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亲手画一遍思维导图不但复习了一遍知识,也是对自己脑中信息的二次整理。每个人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把别人整理一次的知识装进脑袋里自然很难理解。

所以,如果真的想记忆理解知识,那就自己动手整理画图吧。下次文章,我们来说如何调动感官,让思维导图的内容更加生动。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