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分享】请称呼我们的 “乐高教师”为“乐高引导师”

网友投稿 2018-02-07 01:08

请称呼我们的

“乐高教师”为“乐高引导师”

大家还记得之前为大家分享过一篇乐高玩具和乐高教具的区别吗?乐高玩具不等于乐高教具,乐高教具主要以学习的功能性为主,以教学为目的,只是一种载体,一种科技教育课程的实现手段和方法。

乐高教育的核心不是器材,核心是——教学课程和教学理念、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在于课堂中的——“教师”。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我们以器材为核心,课堂的重点就是在于每堂课程结束之后的“结果”,也就是最终那个“作品”,这是乐高玩具的核心,而呈现“漂亮的作品”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按照图纸和步骤图搭建,就可以完成“完美的作品”。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209/010Q61N4-0.jpg

 乐高教育,更加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学生在上课、搭建的过程中所获得和收获的知识、能力、思维、情商等多方面的提升。如何在一个小时的课程中,实现这么多项内容的提升?怎么实现?谁来实现?这里的关键就是我们的——乐高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乐高教师”,关于教师想说的内容太多太多,今天重点谈乐高教师如何从“教”到“引导”的转变,如何从“教师”变为“引导师”。


 这里要先解释一个名词:引导。在乐高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方向,而不仅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结论。

所以,我一直认为,乐高教育行业里面,没有“教师”这一职业,所有的“教师”都应被称为“引导师”。用“引导师”代替“教师”,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不同。

举个例子,上课孩子会好奇木头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如果是一名“教师”,“教师”会告诉孩子关于浮力和密度的概念,然后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讲解这些名词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孩子理解木头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而如果是一名“引导师”,“引导师”会首先问孩子为什么;通常,孩子都会给出“木头轻”的答案,这时候,“引导师”会准备一大块木头和一个小石子,问孩子很重的木头和很轻的石头哪个会漂在水面上,哪个会沉入水中?然后,“引导师”会和孩子一起通过试验的方式对孩子的结论做出验证,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反思答案正确或者错误的原因,最后再得出确定的结论。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引导师”的任务不是让孩子“学习”,而是帮助他们养成从根本上探索和挖掘知识的习惯,或者说,要让孩子成为能够“思考”的人。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209/010QB357-1.jpg


再例如,我们用乐高积木搭建一些建筑结构非常得心应手,为了让建筑结构结实稳固,都会用到“互锁结构”如下图。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209/010QA337-2.jpg

如何让孩子理解这种建筑结构呢?如果是一名“教师”,“教师”会告诉孩子关于“互锁结构”的概念,讲解结构,最终告诉孩子一个“答案”——互锁结构有利于建筑结构的稳定。而如果是一名“引导师”,“引导师”会首先让孩子观察两种不同的结构,一种结构是“互锁结构”的墙,另外一种结构是“非互锁结构”的墙,让孩子自己发现并说出两种不同结构的特点,仅仅观察是不够的,还要“探索”和“动手实践”——实践出真知!接下来,要探索的是哪种结构最结实?不是用直接告诉答案的形式让孩子知道,而是,“引导师”会和孩子一起用一个球去撞击两种不同结构的“积木墙”,看看哪个墙最不结实。“引导师”会和孩子一起通过试验的方式对孩子的结论做出验证,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反思答案正确或者错误的原因,最后再得出确定的结论。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209/010QC635-3.jpg


“ 

在传统教学观中,“教师”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而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她)们所观察到的东西。

在乐高的课程中,在一定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教师”不再是以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有的知识来直接“教”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209/010QA243-4.jpg

灌输知识很容易,无非是按照预先写好的“剧本”,按部就班的讲给孩子听,好点的还动听的讲,不负责任的,管你懂不懂,念完教案就走人!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也不去想,孩子到底理解了吗?孩子学会了吗?这样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方便,但却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209/010QB1K-5.jpg

 “引导”孩子去主动探索、主动学习、自主理解知识却是很难的!首先就是激发孩子主动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让孩子在乐高课堂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设计课程,通常我们的设计安排任务让孩子去完成,让孩子带着任务去探索,有种使命感促使孩子进行任务的完成。

同时,由于儿童的先天素质差异,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不同,每个儿童的认知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果提供的挑战远远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就会引发焦虑,很容易在还没有开始就放弃了,如果提供给孩子的挑战不足,那么他会觉得厌倦和心不在焉,在乐高课堂,所有课堂活动的核心内容就是: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范围给于最恰当的挑战——使得他们进入到一种我们称为“畅流状态”的最佳学习状态。 这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要用心去关注到每个课堂上的学生,给他们做一个“评估”,清楚的了解每个儿童的身心智的特点,然后给他们设计不同的挑战方案和搭建方案,我们完全是以“孩子”为我们课堂的中心!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209/010QB2a-6.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209/010Q61O7-7.jpg

因此在乐高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209/010QK957-8.jpg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