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旭园发布《我们的教育观》,揭示儿童编程课程背后的教育理念

网友投稿 2019-01-09 11:13

考上名校,孩子就一定幸福吗?

孩子考上名校,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更强的学业压力和同辈竞争。有些孩子迎难而上,收获颇丰;有些孩子却不堪重负,陷入“名校鱼塘陷阱”,一蹶不振,令人心疼。

现实中,我们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些人乐观,有些人悲观?为什么有些人幸福感强,有些人却习惯性抑郁?

很多事例表明,考上名校,只是教育的一个目的。真正能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是家长无形中传递的“幸福教育观”

一个人长大后的性格倾向,需要从童年教育中找原因。那些被压力压垮的孩子,真的需要一堂儿童时期缺乏的“幸福教育课”。

通过这些关键词,看看斌叔关于“幸福教育观”的友好分享。

兴趣

①“做感兴趣的事情最幸福。相比99.99%都被淘汰的名校之路,我们还应该更重视那些肯定能帮孩子在未来获得幸福的因素。那就是:找到兴趣,通过兴趣激发学习,享受工作的快乐。”

名校之路大浪淘沙,无论是否考上,都不是终点,孩子们都需要面对新一轮挑战。

别让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那样会导致孩子的内心自我拉扯,幸福感就这样磨没了。

能支撑孩子心甘情愿走下去,并且不断获得满足感的,只有“兴趣”。

应试教育

②“很多接受应试教育‘洗礼’的人将大量时间用于准备应试考试,在情绪和人际方面也受到很多困扰,对很多事情感到麻木。这就导致了他们大多一辈子都找不到能让自己开心、感兴趣、能够投入享受的事物。

自卑与自信

③“如果在儿童时期,家长和环境打压得过多的话,在长大后自卑感就会更强。”

④“自信来源于两大块:1.觉得自己有价值,2.觉得自己比别人强。研究表明,从1来源的自信最持久,最有益。那种通过对他人,对社会的有益的贡献而产生的自信(利他的)能够给人带来持续的幸福感。而从2来源的,源于与他人的对比而产生的自信极不稳定,而且不健康。”

乐观

⑤“学校教的东西越来越超前,家长的竞争更激烈,也就意味着一部分孩子在学校遇到挫折比以前更多,冲击更大。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孩子在挫折面前不能形成乐观的性格,更多地将失败本身怪罪到自己头上。”

⑥“乐观的想法是可以通过训练培育的,比如给孩子设置正好适合 Ta 的发展阶段的项目,让 Ta 能够通过克服困难达到目标。不给孩子设置太高的目标。”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