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四):案例分析——普洱茶

网友投稿 2018-09-30 16:10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1002/1610192U7-0.jpg

操作回顾

操作过程其实并不繁琐:

一、选取功效、口感、泡茶和深度作为一级分支,这是作者编排的结构。

二、把每个主题下的关键词摘录出来,选取自己感觉不错的颜色,配上插图。

归根结底,画图的过程,是一次学习的过程,那么,是怎么在每个操作中体验、学习的呢?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1002/1610203313-1.jpg

操作1

普洱的口感是什么呢?

作者在形容口感时,先是列举文人对普洱的一般评价,比如“好茶至淡”、“真茶无味”,提供了他人的视角,营造了一个基础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普洱是有“大味”的,选取“陈酽”、“暖润”两词概括。

  这可难为我了,字不认识!

“酽”这个字儿怎么读?啥意思?

心里猜测可能和酒有关,就查了一下,音从严,四声,形容茶酒味厚。

哦,这就明白了。

作者笔下的普洱是变幻无穷的。

比如,“是秋天落叶被太阳晒了半个月之后躺在香茅丛边的干爽呼吸,而一阵轻风又从土墙边的果园吹来。”

又比如,“是寒山小屋被炉火连续熏烤了好几个冬季后木窗木壁散发出来的松香气息。木壁上挂着弓箭马鞍,充满着野草霸气。”

仅仅是读文字,还没想象画面,就感觉一阵美好。

感觉年龄大了想象力有些不够,只好多用一些色彩来表达。

一边画,一边琢磨。有了新的想法,就去尝试;有了一些疑惑,就想办法解决。

虽然这部分感觉自己做得还不是很完美,但是这种学习的体验却是很棒的。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1002/1610204311-2.jpg

操作2

在笔者介绍功效时,引用了多处古文时。

然后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古人读书的竹简,就尝试画了画。

但是不怎么会,因为从来没画过。

于是就想了想,找了找感觉,让自己静下来。

发现还是不知道怎么画。

但是不行呀,还是咬咬牙画上吧。有画面跟没画面,是两种体验。

一边画,一边写,一边惊讶,感叹作者的积累丰厚。

同时也感受古文的简练、平和。

随后还发现,作者引用的三处内容,其实只有一处是特指“普洱茶”,另外两处都是说普通茶具备的功效。

虽然这并不妨碍文章的氛围营造,但发现这么一个细节还是很开心的。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1002/161020B09-3.jpg

操作3

作者形容普洱茶的深度时,运用法国红酒做对比,认为只有法国红酒的深度才能和普洱茶媲美。

于是就画了一个小酒杯和一个小符号,让普洱和法国红酒在内心里pk一下。

虽然没有喝过法国红酒,无从感受其厚度底蕴,但并不妨碍自身基于以前的品酒经历去想象。

重要的不是想象的内容与真实是否一致,肯定是不一样的。

但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本身就是一件很愉悦的体验。

一边勾勒,一边涂黑,一边咂摸、想象。

就这样,视觉、动觉相结合,激发大脑思考、品味,触发一些过往的经历。

这样,就充分调动起来了自身的感觉,获得了比较丰富的学习体验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1002/161020BE-4.jpg

小结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本质就是一次学习、体验的过程。

很多细微的感觉、有趣的想法都会在画图的过程中产生。

这种体验,比单纯看一本书要来得更有趣,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比如作者对文章的架构,作者的旁征博引,作者选择的对比,这些技巧性的东西,往往是在深度学习中才会体会到。

当然,个人能力有限,如果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和想法,都可以随时留言。

如果这幅作品带给了大家一些感触,让大家觉得有所收获;或者大家发现了什么点能够提高,留言提出一些建议,能够互相学习、借鉴,那就太棒了。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