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喜欢编程,也痴迷数独,他是国际信息学冠军,也是世界数独锦标赛冠军
他叫金策
初中毕业于杭州文澜中学(保送)
高中毕业于杭州学军中学(保送)
2016年进入清华大学“姚班”
他个子很高,一米八三,看起来很腼腆
他眼睛有神,非常聪明,但又低调安静
他是数独和信息学赛场上公认的“策神”
NOIP 2012,提高组一等奖,405分
NOIP 2013,提高组一等奖,600分
NOIP 2014,提高组一等奖,600分
NOIP 2015,提高组一等奖,595分
2012年中国数独锦标赛冠军
2012年世界数独锦标赛第十名
2013年中国数独锦标赛冠军
2013年世界数独锦标赛总冠军
2014年全国信息学冬令营冠军
2014年亚太信息学竞赛冠军(300分)
2014年全国信息学竞赛冠军(674分)
2015年全国信息学竞赛亚军(687分)
2016年亚太信息学竞赛冠军(300分)
2016年国际信息学竞赛冠军(597分)
TopCoder,CodeForce均分3000+
2013年,世界数独锦标赛
他击败日本选手森西亨泰
以2.3秒的优势
获得个人总冠军
18岁及以下年龄组冠军
这次数独锦标赛竞争很激烈。35个国家的164名选手全部参加预赛,比赛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午,一共有十一轮比赛(其中八轮个人赛,三轮团体赛),总分前十的进入半决赛。半决赛的比赛形式很有意思,比赛场地共设置了九排座位,从后往前座位依次减少。选手们先在最后一排,通过答题“通关”,依次往前排移,每一次前移都会淘汰几位选手。这样的形式对选手要求很高,不但要求正确率,还要求反应速度,如果慢了一拍,前面的座位坐满了,就算题目答对了也会被淘汰。半决赛进行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到总决赛时,只剩下金策和另外一位日本选手,要进行两个人的对决。一对一较量时,气氛相当紧张。金策与日本选手森西亨泰站在赛台两边,背对面积一平方米左右的题板。工作人员将题贴好后,裁判喊“3、2、1,开始”,两人迅速转身,当众解题。在5题3胜的决赛中,两人战至决胜题,金策仅领先2.3秒获胜。
数独是一种需要运用纸笔进行演算的逻辑游戏,起源于18世纪末的瑞士,后来在美国发展得很快,近几年在日本发展到顶峰。玩家需要根据9×9盘面上的已知数字,推理出所有剩余空格的数字,并满足每一行、每一列、每一个粗线“宫”内的数字均含1-9且不重复,对玩家的观察力、判断力、反应速度和思维能力都有要求,还蕴含着很多数学方法。
在逻辑推理、反应速度和快速判断等方面,奥数和数独有相通之处,互有帮助。其实做数独题就是一个推理的过程,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两个能力是猜想和推理,数独题目做得多对数学学习应该有帮助。数独对几何中的空间观念可能不会有太大帮助,但数学永远离不开推理,训练数独对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还是有一些作用的。
一般人接触的数独不会很复杂,它的推理过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尝试、验证、成功;还有一种是尝试、验证、推翻、再验证。举个例子,推理后发现一个格子中只能填4或5中的其中一个数字,但不知道是哪一个,可以先代入一个,做到后来可能会发现矛盾,这时候再重新来过,这就是假设和尝试的过程。
他从小就对数字敏感
二年级知道了数独
五年级一次上网时看到数独
做了几个题目后觉得很好玩
从此就一发不可收了
放学做完作业就做数独题目
放假时也不怎么出去玩
六年级起参加网上的比赛
认识了很多数独爱好者
水平也越来越高
他参加世界数独锦标赛以后
学校爱好逻辑游戏的学生越来越多
学校就鼓励和支持他开设数独社团课
从第一堂课的最基本排除法开始
一直到一些高级解法
他都在黑板上一步步给社团成员详细讲解
课后给大家布置趣味练习题
业余时间,他还为北京国际数独大赛组委会
《意林》杂志社等设计制作数独题目
在网上发表解题技巧等
2016年,IOI 2016,俄罗斯喀山
在最后一轮比赛中
他提前一个半小时交卷
总分600分,他拿到597分
高出第二名37分
由于比赛未结束
选手不能离席
他在赛场上玩起了数独游戏
留下其他选手冥思苦想的照片迅速蹿红网络
他进入国家队并不顺利
高一暑假,他以第一名进入了国家集训队
却在选拔赛中发挥失常,与国家队失之交臂
当时特别灰心和难过,也想过要放弃
梦想触手可得却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教练的鼓励和身边队友的支持
为他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坚定了他走上国际赛场的梦想
高二暑假,他又一次进入国家集训队
2016年冬令营,他参加了4场选拔考试
历时几个月,完成了100道繁琐的题目
通过了“50进15”的初选,进入预备队
之后,入选的15名选手分作5个小组
互出题目考察对方,并完成论文
前往北京参加答辩和考试
2016年5月1日
他又一次前往北京参加论文答辩
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前6名
与另外5位选手参加了面试选拔
经历重重波折考验,6进4
他终于迈进国家队
拥有了国际舞台的展示机会
也磨砺出了自信、淡定、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
IOI是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缩写,是面向中学生的一年一度的信息学科竞赛。选手以个人为单位,每个国家最多可选派4名选手参加。参赛选手从各国相应计算机竞赛中选拔。在为期两天的比赛日中,一般来说参赛选手每一天都需要在5小时内一台计算机的帮助下独立解决3道题目。比赛中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交流或是查阅参考资料。通常,参赛选手都要为每一道题目编写一个程序并在比赛结束之前提交。随后大赛的主办方将采用10组或者20组测试数据对程序进行测试。如果根据给定的某一组输入数据,程序可以在限定的内存空间和时间内正确的得到输出结果,那么该名选手即获得这一组数据的相应分数。
由 UNESCO 支持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信息学。我国只有信息学是首届就获得参赛资格的,而且首届竞赛的试题原型是由中国提供的。在这种世界级别的智能大赛中,中国的参赛选手们给参赛国的领队和选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盛赞“中国队是整体实力最强的队”。
成为信息学高手,除了自身天赋与努力,拥有优秀的教练和良好的团队,也都是必备条件。——金策
他从小就喜欢玩电脑
父母并不像其他家长一样阻止他
而是鼓励并把其兴趣引导到编程方面来
小学六年级就开始编程
家里有C语言方面的书,感觉挺有趣
就自己一边看书一边对着电脑琢磨起来
逐渐自己尝试编了一个解数独的程序
虽然当时完全没接受过任何算法知识学习
写的程序“非常暴力,跑得很慢”
但能够成功运行已经带给了他十足的成就感
并把他彻底带入程序的世界
高中阶段学习生活很紧张
他还能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各种竞赛
与其勤奋学习和家长的理解支持密不可分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核心是算法
算法自然离不开数学
尤其是与计算机科学关系密切的线性代数等
每当遇到不懂的算法问题
他就上网搜索,学习各种中英文资料
以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
有时候他也在线上
与全国各地的信息学爱好者交流
取长补短
高二、高三年级时
他开始为低年级的学弟、学妹
出信息学联赛练习题、模拟赛题
帮助大伙儿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其解题报告与质量获得师生们的好评
2016年12月10日-11日
他和陈立杰、杜瑜皓组建的
清华大学“深黑幻想”队
在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
ACM-ICPC China final获冠军
2017年5月24日获得
ACM-ICPC World final金牌第六名
一要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尽量不要急着去看题解。对于不会做的题,看完题解之后也要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没想出来;二还有要保证一定的训练量,不要眼高手低;三善于利用搜索引擎,因为信息学竞赛的大部分资料都在网络上能找到。当遇到没听过的算法或名词时,往往都能在网上搜到不少相关论文或者博客,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可以学到不少新知识。——金策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