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永安三中“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模式

网友投稿 2018-03-09 21:48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311/214UA3D-0.jpg

“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模式
永安三中整合一线名师,以教研团队作为支撑,以公开课作为形式,推广现代教学媒体运用技术,增强适应现代教育的师资力量
本报记者 方炜杭 薛希惠 通讯员 彭峰 魏兴谷 文/图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311/214UB151-1.jpg

    信息化应用培训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311/214U621R-2.jpg

    永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学科送教主题活动,学生积极答题。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311/214U61512-3.jpg

    永安三中片区名师网络课堂

    如何从以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为重心;如何从以知识为重心转变为以能力为重心;如何从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转变为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如何从以接受学习为重心转变为以发现学习为重心。

    这些转变,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就要求学校教育方式要比以前更智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本领。教育信息化便是其未来教育方式的得力推进工作,是智慧育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永安三中不断探索研究以信息化推进教育方式的实践和变革,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用校长陈威的话说,“当今是信息社会时代,我们的教育方式、教学手段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那就是对下一代的不负责任”。

    一部手机玩转课堂

    1月29日,在永安市燕江学堂内,一堂演示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的公开课,吸引了当地130多名中小学教师前来观摩。

    “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诗经》中的《关雎》《蒹葭》这两首诗。之前,大家通过观看微课《诗经简介》进行了预习,现在就作个检测吧。”永安三中初三(5)班语文教师管辉明,一边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问题,随机抽取学生回答,一边通过临时搭建的网络链接,用手机操控电脑投影仪上的屏幕,逐步展示出一张涵盖全部答案的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的记忆。

    接着,管老师又通过手机,点开电脑里的“希沃白板5”软件,播放《关雎》的课文朗读录音,并强调对“雎鸠”“窈窕”“好逑”“寤寐”“溯洄”“荇菜”等生词的音、形、义的学习。随后,又播放了一段分析《关雎》写作内容与特色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重点体会“重章叠句”的语言形式。

    在讲解《蒹葭》一诗时,管老师还借助“希沃白板5”软件自带的游戏功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将体现“重章叠句”的词语进行归类。讲完课内知识后,他又延伸话题,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爱情寓意”,得出“美好爱情的标准是自由、专一、平等”的结论。临近下课时,他送给学生一只“彩蛋”——“古典诗词”App软件,并希望他们在课后去使用学习。

    短短一节课,既没有“手抄酸”的板书,也没有“填鸭式”的灌输,更没有“做不完”的作业。但是,却使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课内知识,还通过思想上的“碰撞”,在拓展课外知识体系中促成人格塑造。从长远看,也使学生掌握了一些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为今后的自主研习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评课时,听课的老师们纷纷对此点赞。在永安市某中学教语文的范老师说:“与制作‘PPT’课件相比,采用‘希沃白板5’设计教学,使备课方式和时间都变得丰富高效,可以借助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云课件功能,仅用一部手机就能玩转出更生动、形象、有趣的课堂,使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提高知识技能和思想素质。”

    积聚骨干团队科研

    “公开课上,人们往往能清晰地看到,授课老师精心独特的教学设计和流畅利落的教学风采,却未必会了解到,这是一个年轻的教研团队集体不懈探究的智慧结晶。”永安三中信息技术处副主任刘平说。

    可以说,教研团队的组建和壮大,伴随着永安三中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全过程。自2014年1月,永安三中被确立为“永安市信息化试点学校”后,学校一方面不断加大“硬件”投入,逐步完善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持续强化“软件”提升,陆续增强能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师资力量。

    近四年来,学校建成了省内首个名师网络直播课堂,参与授课教师近100人次,累计授课1020多节,学生累计听课1.6万多次,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应用。同时,多次承接永安市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任务。而这一切,教研团队功不可没。

    刘平介绍,起初,全校只有少数几位学科教学骨干,从事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后来,有不少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也加入了这个团队。历经两年的人员储备和培育,新教师的激情,又激发了老教师的热情,使得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教研水平不断提高。

    2016年2月,经自愿报名、学校遴选后,永安三中信息化应用教研组正式成立,组员涵盖各学科、共28名教师。管辉明任组长,每两周内,负责组织组员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在教研组里,“80后”教师占了绝大多数,但也不乏像陈贤平那样具备30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

    而今,教研组又扩充了高中小组,现共有50多位组员。一些没能加入教研组的教师,也以听公开课,或与组员讨论的方式,参与信息化应用教研,并将所学到的用“FCS”软件录制“微课”、用“希沃白板5”软件设计教案、用“问卷星”软件实时测试教学效果等教学技能,活用到日常授课中,深受学生喜爱。

    目前,将教研团队作为支撑,以开公开课为形式,推广现代教学媒体运用技术,增强适应现代教育的师资力量,以整合一线名师,发布网络直播课程,让永安市中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已是永安三中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抓手。

    名师优课名师直播

    任何一次教学改革,总不乏质疑的声音。同样,在永安三中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也有些教师提出:“用以前的‘土’办法上课,学生照样能学好,而像这样上课,名师网络直播课堂,似乎是在‘秀课’,要耗费老师更多精力,可学生成绩却不见得能有多大提高。”

    “对此,我绝不敢苟同。”永安三中信息化应用教研组成员、初三历史老师陈艺虹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绝不能仅满足于提高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绩,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知识、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做人做事。然而,这些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是很难凭借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大幅度提升的。接着,她又以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原由。

    单纯从课内知识的讲授来看,就以制作和播放“微课”为例,老师可以在备课时,通过精心设计,直击教学重点,并经过反复录制,呈现出最佳授课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学生在观看高质量的“微课”时,也能被激发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快速地记忆知识点,并能够随时复习,加深印象。

    如果就拓宽课外知识面而言,特别是在讲解一些历史专题时,老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进微信群讨论的方式完成自主学习,而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使学生更专注于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课后,老师还可以督促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讲解,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去年6月6日,陈艺虹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给学生们讲解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这堂课,经实时录制后,被学校报送去参加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并荣获2016—2017年度部级“优课”。在这次评选中,福建省共有753节课,入选部级“优课”,而单单永安三中,就占了7节课。

    每年,永安三中除了在非毕业班进行课改实验,开展信息化应用课题教研外,还开设了青少年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这些年,学生们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信息学奥赛中多次获得全国二等奖,省级金牌。

    新年伊始,作为永安市教育信息化的标杆学校,永安三中正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融合创新”的总思路,逐步完善现代化教学设施,稳步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