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贴 | 如何用“思维导图”做原创绘本?

网友投稿 2018-08-15 10:30

今天我们要剖析的案例,是彭懿老师的绘本新作《怪物爸爸》。

彭懿老师自从《妖怪山》(2013年,由北京蒲蒲兰文化有限公司出品)之后,绘本创作之路就“开挂”!据不完全统计,到现在彭懿老师已经有11部作品问世。

但有一本书让他特“堵塞”,就是下面这本《怪物爸爸》。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24a1-0.jpg

因为,它足足做了7年……

7年意味着,一般出版机构,编辑都可能换了三茬儿。但蒲蒲兰,一直很从容地等……

那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很难吗?要等这么久?

01

这本书最早的文本改编自彭懿老师的儿童幻想小说《怪物爸爸》。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22910-1.jpg

有人在豆瓣上这么评论这本书: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22427-2.jpg

《怪物爸爸》讲的是:

“ 

水孩的爸爸是个潜水员,就在水孩生日前夕,因意外事故永远留在了大海里。

一年后,水孩心里还记挂着爸爸。一天,水孩回到家,突然听到浴室里有“咕嘟咕嘟”的声音,原来,一个绿色大怪物顺着下水管道来到了水孩家里

水孩由惊讶到接受进而喜欢上了这个怪兽,因为它长了一双和爸爸一样的眼睛,有时候还会冒出跟爸爸一样的话语举止。

接下来,怪兽与水孩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就在水孩因为怪兽的到来而感觉幸福的时候,怪兽却要走了。

走前,水孩让怪兽在自己的试卷上,签下了“爸爸”个字。

2011年,彭懿老师改编出了绘本文稿,2012年,蒲蒲兰决定将这个故事做成绘本,图画确定由为《怪物爸爸》小说绘制过插图的插画师含含完成,貌似“一切具备,只欠东风”了。

2012-2013年,含含不仅画了草图,还已经精心画了好多幅精致唯美的“正稿”。

啥,都已经画了正稿?!那这本书不早就该出了吗?

结果是,这一稿后来被蒲蒲兰的编辑和含含否掉了。

正稿也会被否掉?没错!

蒲蒲兰的编辑李波告诉我们,有时候,画家找不到感觉时,也会画一些正稿寻找对人物、颜色的感觉。如果感觉不对,就要再寻找新的风格。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21R8-3.jpg

2013年画家第1稿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2E23-4.jpg

2013年画家第1稿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22493-5.jpg

2013年画家第1稿


02

2013年这一稿,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改?看着很高端,貌似还加了“高级灰”。

蒲蒲兰说:

“ 

我们也很喜欢这一稿,但含含很明显借鉴了安东尼·布朗的画法,没有表现出自己的风格。

更重要的是,此时含含的画和读者距离很远,虽然美,却缺了点打动人心的东西。

含含后来回忆说:

“ 

开始着手画绘本,我才发现和画插图有很大的不同。

起初,我尝试着画了一些草图样稿拿给蒲蒲兰的编辑看,但不是‘缺少绘本的节奏’,就是‘形象不够有特点’。

加上此时的我想要孩子好多年没能如愿,怎么都画不出那种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此后三年间,含含出版了第一本绘本《夏夜音乐会》,从一个绘本新手变成了小有经验的绘本画家;还生了一个男娃,每天耳濡目染他和爸爸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含含也一直坚持写生,寻找属于《怪物爸爸》的风格。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22H4-6.jpg

寻找风格阶段的手稿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25J7-7.jpg

寻找风格阶段的手稿

2015年,蒲蒲兰重启了《怪物爸爸》绘本项目,编辑李波和尹成彬正式接手。彭懿老师也有了不同于之前的想法,重新修改了文稿。

编辑李波向我们分享了一张乍一看“眼花缭乱”的思维导图。用时髦的“思维导图”做绘本?听起来就挺特别的吧。让我们一起来开“脑洞”吧。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23M3-8.jpg

李波说,这张图是她后来整理的,但图中的内容,当时已经在脑海里十分清晰。比起把图做出来,在头脑里梳理更为重要。

目的是:

“ 

绘本的页面十分有限,将一个复杂的故事拆解出清晰的方向确定主线、副线,主角、配角等,才能在有限的画面上更好地演绎。


03

李波说,这本书最难的地方,是确定绘画风格及翻页结构。

这个故事原本是一本小说,这决定了它情节丰富、线索复杂。

比如:水孩因为没有爸爸,遭遇校园“欺凌”;妈妈交了新男友,水孩对妈妈复杂的情感;爸爸和妈妈的情感纠缠;水孩成绩很好,暗示爸爸妈妈对他有着很好的教育;水孩的生日,暗示着“成长”;爸爸送的帆船,代表对水孩的希望……

最重要的线索是:孩子和怪物爸爸的交集……

遇到这么复杂的故事,比较常见的编辑思路有种:

1.大幅修改文稿,删减内容,把它改成一个线索清晰、适合在有限的画面中表现的、或童趣或深情的故事。

2.截取主要场景着力表现,次要部分交给文字来补充。

但李波认为,这两种方法都不太适合这个故事。如果删去了那些丰富的暗线,这个故事还能留下什么?

绘本是“文图合奏”的艺术,如果截取主要场景,又怎会有好的合奏?

在脑子里的“思维导图”形成后,主题清晰了,主线和暗线、主角和配角也都清晰了。在和含含沟通后,决定了两个重要的方向:

在画风上:

因为绘本的主题是“父子之间的爱”,那么,图画要尽量贴近生活、用安静细腻的画面让情感沉淀其中

在结构上:

以“大图表达情感+小图串连线索”为主要画面结构。

通过编辑的思维导图,这个作品是怎么诞生以及发生奇妙变化的?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21627-9.jpg

《怪物爸爸》内页图

比如,这是故事正式开始后的第二个对页。

大图是水孩的近景特写,斜照进教室的夕阳余晖,视线集中在水孩手中破洞的试卷上,对水孩的面部神情的细致刻画,充分烘托出了水孩的情绪;小图,交代了校园里发生的事——争抢试卷。

和2013年稿的第一张相比,角色的形象及周围的环境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页面主次关系明确,情感细腻。

在编辑过程中,又利用跨页图进一步烘托故事氛围优化故事节奏,一步步推进到高潮。(开篇、发展、高潮、三天的时间线索、三个主要舞台)

同时,加入了前后呼应的设计,突出“怪物出现”和“怪物离开”的故事主线。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34394-10.jpg

至于辅助线索和其他角色,则充分利用大小图关系、画面细节等来表现。

安排大小图关系、画面细节时,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让“图”充分地讲故事——不是简单地把辅助线索和配角放进画面就可以了,要做到前后呼应,巧妙配置。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3A20-11.jpg

比如这个开篇,文字只交代了“水孩把试卷擦出了大窟窿,很难过”。

但画面不仅描绘了校园场景,更是可以读出“水孩的身份”,还描绘了“其他角色”中的“狼人”,刻画了“不同性格的学生”,为后面“争抢试卷”“怪物吓唬狼人”埋下了伏笔。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31218-12.jpg

比如这个场景,妈妈要洗衣服,怪物要被发现了!水孩冲过去让妈妈看自己的试卷,安全度过了“危机”。

左页的小图位于文字之上,翻到这一页不看文字就知道——怪物藏在了洗衣机里,为“危机出现”提供了前提。

大图的主角看似是水孩和其他角色中的妈妈,但更动人的却是水孩背在身后的手和怪物的轻轻一握。

到底谁才是主角?相信读者很容易感觉得到。文字并没有提供这样的信息,但画面细节却“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甚至背景中的装饰,都起着为故事服务的作用。有兴趣的话,就去书里找找有哪些有意思的装饰吧!

悄悄透露——不只是装饰画,柜子、床品,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地方都藏着秘密呢。

再看看辅助线索中的帆船和试卷。一开篇,已经在大图中呈现了“水孩擦试卷”的场景,第二幅,又用小图特写了试卷和“争抢试卷”的画面,接下来呢?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33X5-13.jpg

这是开篇后的第三个对页,小图中,水孩拿着试卷回家,和前面相呼应,第一条辅助线索截止此时已经非常清晰。

大图中,第二条辅助线索帆船第一次出现,怪物出现前,两条辅助线索在这个对页交汇。

细节中的台历暗示了“时间主线”。细心的小读者一定还能在后面发现台历,对比上面日期的变化,就更容易明白故事的发展脉络啦!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33Z2-14.jpg

这一对页大图描绘了怪物对帆船特别的兴趣,再次强化“帆船”这条线索。右页小图描绘了妈妈出现时怪物躲起来的场景。

玫瑰花暗示了妈妈新的情感,怪物的表情则传递出他对妈妈复杂的情感。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33313-15.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31X4-16.jpg

这两幅图中,怪物弄坏妈妈的玫瑰花、带着水孩去大海前,从妈妈屋门外向里看,都强化了怪物对妈妈的情感,暗示了他们的真实关系。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31309-17.jpg

在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画面描绘了水孩和妈妈关于爸爸的交流。

妈妈和水孩的这个拥抱安抚了水孩的心——看似是故事配角的妈妈,虽然期望着新的生活,但和爸爸一样深深的爱着、关心着水孩。

这个场景非常重要——对于一个失去了爸爸的孩子,母爱,也许是最好的安慰了!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思维导图中的信息都在画面中得到了或明确、或隐晦的表现?

思维导图就是这么厉害!

其实,思维导图也只是一个引导,编辑理清了思路,更有助于向画家提出建议,有助于画家更深入地思考,最后能在画面上更好地表现。至于不断优化的过程,却是繁琐而复杂的。

04

2015年重启《怪物爸爸》绘本项目后,编辑和含含确认了新的方向,含含“重头开始”,以新的思路画了完全不同于之前的草图。这次新的草图,又足足修改了七稿(当然,并不是所有画面都修改了七稿),用时一年有余。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34025-18.jpg

比如主要线索中“怪物出现的场景”,一共修改了六稿。

第一稿:

第一个对页,小图描绘了“浴缸里冒泡泡”,大图描绘了“怪物现身”;

第二个对页,两幅图描绘了怪物和水孩的初步互动。

第二稿:

第一个对页,尝试描绘出怪物出现时水孩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第二个对页,描绘出怪物和水孩的简单互动,并以“小图+大图”的形式表现出水孩对怪物感觉“好奇”和觉得“亲切”的情感的不同。

第三稿:

第一个对页,描绘出怪物出现前水孩的一系列心里变化,将“怪物出现”放到下一页。画面更有设计感,引导读者翻到下一页,看看“浴缸里出现了什么”,翻页节奏更好。

第二个对页,大图对主角怪物完整展示,小图表现此时水孩对怪物的好奇。

第四稿:

第一个对页,基本没有变化,尝试用色彩表现这一关键场景,找找颜色的感觉。

第五稿:

第二个对页,改变小图在圆圈中的设计,明确圆圈设计仅用于“怪物出现”和“离开”;改变了小图中水孩的表情,从“害怕”改为了“好奇”。

第六稿:

第二个对页,大图中加上了水孩,呈现出了怪物第一次出现时两个主角的互动,有没有发现,两个人的姿势有着莫名的相似?除此之外,画面也更显丰满、生动。

经过这样的修改调整,你有没有很崩溃?

但最终稿确实达到了很好的翻页节奏,也让小读者跟着水孩经历了从“担心害怕”到“安心好奇”的过程。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354Q-19.jpg

2013年第一稿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31325-20.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3A34-21.jpg

如果对比2013年版就会发现,当时通过一系列的连续动作来描绘水孩独自回到家后发现一些异样情况,不仅稍显累赘,说明性强,而且家里突然出现一个“怪物”,水孩和怪物就立马抱在一起,情感铺垫明显不够。

这么一个个场景讨论下来,很好奇,编辑是怎么“挺”过来的?

李波说:“那真是“欢笑”和“眼泪”并存啊!有时真想“赶紧弄完出版了就得了”,可一旦拿起草稿进入故事,又不由自主地“希望做到最好”。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44B4-22.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817/1030445328-23.jpg

这本书中的妈妈就是以编辑李波为原型画的。因为这个妈妈如此年轻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爱人,含含总觉得找别人来演有点“不好意思”。李波只能自己上阵了。

彭懿老师解读了这张照片的画外音:

“ 

绘本编辑容易吗?要当模特,要表演,还要说哭就哭,泪花闪闪……

一个绘本的诞生实际上浸染了它所在出版机构对作品整体价值的评判,作者和画家的偏好,编辑在其中更是起着“搭桥”的作用。

这个“桥”的搭法不同,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面貌。

试想,如果2013年版直接完成出版了,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作品呢?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